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试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形态

发布时间:2018-02-12 19:05

  本文关键词: 基础教育信息化 技术学视角 教育学视角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也面临着一些困境,究其根源,在于技术化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者的视阈。笔者认为,从教育学视角出发,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关注人在数字化世界中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完整的教育信息化形态应包括基础性形态、结构性形态和生命性形态。
[Abstract]:Since -20s, the informat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informatiz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also faces some difficulties. The root of it lie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echnological thinking. In my opin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dagogy, the core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n the digital world. The complete form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should include basic form, structural form and life form.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黎加厚;创造学生和教师的精神生命活动的信息化环境——教育信息化的“生命环境观”[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九义;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环境基本结构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09期

2 段丽,姚利民;在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7期

3 余胜泉;陈莉;;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5期

4 刘正海;信息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郭庆松;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师资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6 任儆;信息化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7 熊才平;“知识沟”理论发展新动向及其演变链系统模型——探寻缩小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差异的理论依据[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教育技术领域新界定”的再解读——对AECT05教育技术定义的理解和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9 曾金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J];改革与战略;2006年06期

10 李玮莹;信息化环境下高职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桂华;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3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罗江华;教育资源数字化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颖;重庆市初中生“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的抽样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汪佳敏;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明祥;中小学信息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建庭;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照华;试论网络社会中大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斌;校园信息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微平;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付亦宁;基于多媒体教室的CPSL教学环境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9 单珊;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协作学习环境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董宏建;论数字化教育的人文反思与建构[D];河南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美凤;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变是未来教育的关键[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前沿应用[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2 林君芬;;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之关键[J];上海教育;2011年Z2期

3 述强;;第二届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8月在清华大学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5期

4 吕彬骑;郝峰;;浅析枣阳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段宝霞;;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段宝霞;;基础教育信息化成本效益探讨[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海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生态学思考[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仲寒;携手打造优势资源 共助基础教育信息化[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黑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应全面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茅卫东;基础教育信息化探索没有尽头[N];中国教师报;2009年

4 沈殿;促进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再上新水平[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倪颖邋苏仲闯;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论坛暨成果交流会在鞍举行[N];鞍山日报 ;2007年

6 钟伟;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山西: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8 姚敏;用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9 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所 龚道敏;风雨过后 基础教育资源终见彩虹[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10 宁雷;规范 协作 创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建珍;西部多元文化地域的现代远程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蕾;临沂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状与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云霞;鲁西南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娜;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化支持服务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苏理;本溪市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常环;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段雨佳;呼和浩特市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肖飞生;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装备综合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新星;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芦丹丹;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10 缪贤根;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6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06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a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