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教育学两种思维方式论争评析——兼作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的辩护
本文关键词: 本质主义 反本质主义 教育学思维方式 出处:《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学界正进行着一场崭新的思维方式讨论: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论争。本文梳理了双方争论的现状及核心观点,并为教育学反本质主义思维进行辩护。研究认为,反本质主义思维是基于我国反本质主义教育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本质主义现”。它的提出是教育研究追求学术自由与反对学术霸权的良好开端。
[Abstract]:At present, there is a new way of thinking discussion in the educational circles of our country: the argument between essentialism and anti-essentialism. This paper comb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re viewpoints of the two sides, and defends the anti-essentialism thinking of pedagogy. Anti-essentialism thinking is a new "essentialism"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anti-essentialism pedagogy in China, which is a good beginning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to pursue academic freedom and oppose academic hegemon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天雪;也谈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9期
2 朱成科;;论作为教育本体论的教育哲学——兼论“反本质主义”教育观点的时代困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17期
3 石中英;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叶澜;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5 胡炳仙;;复归存在 倡导理解——论教育本质研究的实体化现象[J];理论月刊;2006年02期
6 李燕;教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年06期
7 姜延军;终结本质主义时代的努力——对波普反本质主义思想的一种解读[J];学海;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水澎;对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年02期
2 柳海民;林丹;;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王澍;;批判与超越:论中国教育学的理论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许锡良;制约“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因素分析——兼论教育复杂性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5 李政涛;;追寻中国教育学重建的原点——“生命·实践”——叶澜学术思想及研究实践述要[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12期
6 冯青来;王坤庆;;我国教育学学科原创性缺失的文化解说[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冯建;走向生命关怀的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8 张忠华;;教育学中国化百年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9 冯国瑞;;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教学范式转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10 吕延;吕磊;洪光;;工具与主体——启发式教学与对话教学探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卫革;后现代知识型观照下教育学知识的实践转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秉中;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齐梅;教育学原理学科科学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猛;匿影缠绕: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宝庆;协商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孟小军;断裂与链接[D];西南大学;2006年
10 苏崇武;论商业道德教育在MBA课程的灵魂地位[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琳;20世纪下半叶教育学在中国的引进及其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程艳峰;对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当代反思[D];山西大学;2007年
3 任珂;论教育学的人文意蕴[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熊毅;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雪红;宋代民间教育传播问题初探[D];河南大学;2007年
6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7 曹晶;论走向生命体验的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8 张晓东;从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谈作为策略的教育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秀娟;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整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东方;教育学知识转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石中英;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盖生;质疑反“本质主义”并商榷“文学理论的批评化”[J];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朱成科;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研究的思维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丁钢;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J];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孙明湘,荣立武;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4期
6 李长伟,孙元涛;教育本质:知识论的困惑与存在论的彰显——兼论教育本质探讨思路的转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杨杏芳;教育学的重构:问题的发现与悖论的揭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8 郝文武;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论近年来我国关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勇;当代哲学中的一股反本质主义潮流——海德格尔的实存主义存在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2 郝庄;;评《形而上学的迷雾》[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3 尚志英;;家族相似与反本质主义[J];探索与争鸣;1992年01期
4 张国清;后哲学文化与当代西方哲学自我形象的重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李银河;关于本质主义[J];读书;1995年08期
6 陈谏;超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论A.法因的自然本体论态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7 刘放桐;后现代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8 张国清;当代西方哲学自我形象的重构[J];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9 夏俊;萨特的自由选择论内涵及实质探析[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刘克苏;罗蒂的逻辑斯蒂——评《后哲学文化》的逻辑[J];求索;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雨思;;论复杂系统同一性的复杂性——兼论后现代思潮颠覆同一性的双重意义[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薛伟江;;福柯的“微观权力论”与唯物史观之方法论比较——兼论唯物史观的后现代特征[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涛;徐长红;;体育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探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凡;庞丹;王健;;实用主义视野中的技术哲学——实用主义与技术哲学国际会议述评[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5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陶东风 金元浦 萧钰;悄悄的起步:《文化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华东师大中文系 方克强;“双重意识”心态之谜[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郭军;好揭秘的罗兰·巴特[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特里·伊格尔顿/文 吕增奎/编译;社会主义:保护尚未诞生的未来[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毛崇杰;文化何为?[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林晖;理查德·罗蒂将访沪学术交流[N];文汇报;2004年
7 胡继华;艺术碎片世界之中的本体重构[N];文艺报;2004年
8 ;《千座高原》诠释“非中心”[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9 [英]格雷厄姆·默多克/著 章戈浩/译 四川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支宇;“后现代死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凡;霸权接合的哲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明;在美学的转捩点上[D];复旦大学;2006年
3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3 胡华南;通向科学理论真理性的道路——源自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4 储智勇;批判理性的意义及其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唐玉斌;本质主义和必然性问题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娜;维特根斯坦反本质主义思想[D];兰州大学;2006年
7 王玉冰;个性闪烁在喧嚣的时代[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敏;试论萨义德的文化观[D];新疆大学;2006年
9 韩克永;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10 郑睿奕;雕花逸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0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0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