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课程表编制:“以学习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2-19 17:51

  本文关键词: 课程表 学习者 学校课程 学生发展 编制 教师 流动性 学科取向 中心 设置方式 出处:《中小学管理》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课程表的编制不单纯是一项对时间、空间以及人员进行分配的技术性工作,更是学校课程管理理念的展现。传统的课程表编制采用的是行为目标模式,它讲究逻辑和规范,即依据一定的范例、模式和循序渐进的策略去实施。这种课程表在具体操作中,固然能保证教学的效率,有利于课堂的正常运转和课程监控,但是,它的规范划一、学科取向、应试取向,忽略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忽略了学生生活本身的意义。“以学习为中心”编制课程表的理念的提出,为我们编制课程表提供了新的思路。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iculum is not only a technical task of allocating time, space and personnel, but also a demonstr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chool curriculum management. That is to say, according to certain examples, models and gradual strategies, this kind of curriculum schedule can certainly ensure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is conducive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classroom and the monitoring of the curriculum in the concrete operation. However, its standardization is uniform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ubject is consistent. The orientation of examination-oriented, neglect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udents' life. The idea of "learning-centered" in making curriculum schedule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us to make curriculum schedul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云鹏,王波,严劲松;谈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2 张相学;学校课程管理: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9期

3 赵飞;刘惊铎;;体验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样态[J];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4 郑东辉;;国际视野中学校课程领导者的构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杜萍;校长的高绩效领导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1期

6 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7期

7 郑东辉;中小学课程领导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8期

8 郑东辉;试论课程领导的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9 丁念金;西方中小学课程决策机制的转变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06期

10 王利;;课程领导研究述评[J];教育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朝辉;从管理走向领导[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树德;当代课程改革成功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金建生;中小学教师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利;学校课程领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腾蛟;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角色与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军;课程政策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菊;课程领导研究:一种综合的观点[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波;农村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韩春梅;在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积红;校本课程开发:问题与对策[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校长角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波;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特色学校创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文;校长课程领导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亮;中小学校长角色的定位与转换[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钟智;构建学校课程领导共同体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乜勇;胡军卫;;学习者视角下网络课程有效利用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1年07期

2 付春燕;;浅谈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3 贺峥嵘;;浅谈教育游戏及其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2期

4 李宏升;;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在信息类课程中的实施及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程航;;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知识建构特征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6 卢素侠;;教师教育的实践态势透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孙传远;;远程教育:情感交互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张春波;;试谈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不足[J];吉林教育;2011年20期

9 白成杰;曹娟;;e-Learning环境中学习者认知负荷的测量[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10 唐丽萍;;运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习迁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解迎刚;王志良;;学习者情绪空间定义及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于战科;陈姝;张文;;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要点分析[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建华;;墨子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高茅;杨亚萍;彭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探索[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翠霞;张彤;;多媒体教学界面中帮助方式对学习绩效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田旭东;孔凡清;刘明芝;贾怀峰;;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促进开放教育的发展——远程开放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郭磊;贾春杰;;网络环境下学习者信息超载和迷航的化解[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应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模式的转变[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李勇;王洪;;游戏化学习社区的交互设计[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10 肖前瑛;;学习策略及其训练[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玉胜;“想得美”课程表是对当下教育的抗诉[N];天津教育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3 冯贻联;课程表“进化”的背后[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跨越新高度 开启新的教育30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5 常生龙;给教育找一个方向[N];中国教育报;2010年

6 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朱立祥;这节课体现了有效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宜兴市和桥高级中学 孙勤东;够得着与跳起来够得着[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8 ;让法制教育走进课程表[N];法制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基础部 琚泽钦;运用CAI的科技魅力 展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10年

10 刘克雄;学生的书包为何减不轻[N];黄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瑛霞;分布式虚拟训练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田爱奎;支持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教学游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夏天;研究性学习支持系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泽民;“学习用户”理念下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运行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10 李召存;课程知识的意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鹏;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王颖;基于学习者情感模型的任务驱动教学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晓瑜;课程表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陈静;M-Learning内容设计及评估标准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5 陈攀峰;E-learning中学习者个性特征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卓芬;网络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及其个性化网络课程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娜;网络课程中学习过程评价的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玲玲;电子双板环境下基于Clicker的课堂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红磊;基于社会性标签的相似学习伙伴推荐系统设计与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艳茹;基于网络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17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17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c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