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术界有关杜威教育目的论主张的认识和评价的检讨
本文关键词: 杜威 哲学观 社会观 教育目的论 出处:《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人们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评价存在着两个误区。其一认为杜威反对外烁的教育目的,因为杜威否认"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其二,认为杜威的理论是人本主义的,因为他强调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杜威的哲学观和社会观入手,重新对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思想进行批判性的反思并对学术界有关杜威的教育目的论主张的认识和评价再检讨。
[Abstract]:There are two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evaluation of Dewey's theory of education. One is that Dewey opposes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of the outside world because Dewey denies "the purpose other than the educational process", the other is that Dewey's theory is humanist. Because he emphasize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hildren in educ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Dewey's philosophy and social view. Rethinking Dewey's thought of educational teleology and reviewing the academic circles' cognition and evaluation of Dewey's theory of educational teleology.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
【分类号】:G4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红敏;;杜威课程理论中的儿童意识及其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2 龙宝新;;杜威教育观的结构透视[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3年01期
3 康怀远;;“哂由”“与点”臆解——《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一个学术问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刘淼炜;“求真务实”精神思辨[J];焦作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张超;;显性的“自觉”——杜威对胡适科学理性建构的影响[J];东岳论丛;2009年11期
6 曹孚;;杜威批判引论 (上篇)[J];人民教育;1950年06期
7 刘英健;杜威课程论的本质特征[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夏英林;析胡适、杜威对“行易知难”说的不同观点[J];东方论坛;1999年03期
9 刘爱河;杜威的真理观述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毕定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邹铁军;;杜威哲学观的根本改变——纪念杜威150周年诞辰[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常宏;;杜威的“经验”概念的现象学解释——以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为背景来解释杜威的经验概念[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丁立群;;杜威的文化哲学观[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高来源;;“实践境遇”:绝对道德律令的域限——从现代性的角度对杜威道德实践理论的基础性释读[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赵敦华;;杜威的进化发生学方法[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部分论文[C];2004年
7 张玉琛;;浅论马克思的社会观及其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8 汪永康;;杜威:形而上学的批判与改造[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抗胜;;她曾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记中原女战士杜威[A];我们的父母——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中原分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10 张斌贤;;近十年杜威研究的新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厦门大学 陈亚军;杜威:为了理解的纪念[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外哲室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 童世骏 复旦大学杜威研究中心主任 刘放桐;“中国就是东西文化的交点”[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杨柳新(北京大学);杜威与孔子:互镜的哲学家[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 亢春燕;第二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5 理查德·J.伯恩斯坦(Richard J.Bernstein) 阎勇译;创造性的民主[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杨捷;走进杜威的思想深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彭国华;重写大哲的心路历程[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田光远;杜威哲学解读技术文化时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9 陈华;中国球员身价多少[N];解放日报;2004年
10 郭洪体(东南大学艺术系);哲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国玉;杜威: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华初;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D];复旦大学;2010年
3 高来源;论人在经验世界中的超越[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5 杨日飞;教育与儿童的自然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沈岚霞;20世纪上半叶美国对华教育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关松林;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肖晓玛;杜威美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庞庆举;教育学的人性假设与理论构建的关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云;经验、民主和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幸玉芳;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文华;杜威“情境”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凤羽;杜威的经验审美观[D];西北大学;2011年
4 魏中华;审美与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红贞;杜威“艺术即经验”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平;杜威“经验”概念的独特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倩;培养智慧:杜威课程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大学;2011年
8 叶春英;杜威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徐红薇;杜威的工具主义科学观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源博;杜威的经验哲学[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7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537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