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知识教育的生命特质及其有限性

发布时间:2018-03-18 22:17

  本文选题:知识教育 切入点:生命 出处:《教育科学论坛》200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命是知识教育的原点。以关怀生命为基本旨归,就是要发挥知识教育的生命特质,建立起适宜个体生命提升的知识教育体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生命的所有问题都能通过知识教育得到解决,无论是激发个体的生命意识,还是构建个体的生命形态,知识教育都是有限度的。
[Abstract]:Life is the origin of knowledge education. To take care of life as the basic goal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if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education. But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all problems of individual life can be solved through knowledge education, whether it is to stimulate individual life consciousness or to construct individual life form. There are limits to knowledge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帅;方红;;默会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J];教育评论;2006年05期

2 宋兵波;;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发展前景[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1期

3 李召存;;知识的意义性及其在教学中的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霞;顺应时代发展,提升医学生文化素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杨甜甜;;从生命教育的视角解读教育目的[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年08期

3 朱新卓;;人性灵:教育的人性论——解读涂又光教育思想之人性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4 赵全科;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Z1期

5 何瑞芝;程刚;;新教育的历史使命:重建人文精神[J];黄山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方红;王帅;;默会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1期

7 莫社平;;大学教育追求的是什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8 王帅;方红;;默会知识:教师专业化知识基础的新向度[J];教育导刊;2006年10期

9 李信义,胡轩魁,毕孔彰;理念创新是先导 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关键——关于地学教育创新的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3年03期

10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吴黛舒;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魏薇;小学阅读教学的生活体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闫德明;学校品牌个性的组织识别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亚林;价值与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澍;寻求恰当的知识论立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德如;论课程文化自觉[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桂琴;教学价值观念的走向:从工具化转向生命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苗治文;论学校体育的物化与人化[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宇玲;语言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德启;探索——反刍式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5 徐论初;教师教育中学科自封闭现象及改进之原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等菊;道德教育:生态学视界的研究及其合理性论证[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万玉;关注生命[D];河南大学;2003年

8 刘全心;教师在学校德育中的理性自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爱琴;学科课程的价值再认——一个基于生命发展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桂芳;学科渗透:现代学校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帅;;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朝东;现代教育观念的知识学反思[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4 王林全;数学课程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J];数学通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霞;王鑫强;郭成;;重庆某高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2 杨翠娥;;论教育的哲学基础[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3 朱道云;;综合实践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作用[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2期

4 黄芳;叶虹;;教书,育人[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6期

5 尚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重点[J];安徽教育;2011年06期

6 李振斌;李洋任;;我们的孩子怎么了[J];基础教育;2007年06期

7 黄俭;;教育素养是教育工作者的生命[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年08期

8 高昕;;儒家教育思想的和谐理念[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升旗致辞》计划[J];中小学管理;1996年01期

10 李娟;;对话生命:知识的应然走向[J];现代教育论丛;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丰富;;教师主体生命价值构建,教师教育的根本[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齐荣景;;不背九九乘法表会怎样[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3 龙颖;;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析[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4 张广安;;浅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岚;王俊丽;张秀兰;;西城区校长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教育前后效果评价[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窦洛英;;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邬国扬;;试论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卜玉华;;试论人文学科领域中的教育学尺度[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9 张良才;;礼教传统与当代青少年的礼仪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姚静薇;;试论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功能[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春;生命价值教育的社会视角[N];云南日报;2009年

2 记者 廖君;“资教中国”:在青春年代找到生命价值[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韩晓娣;走出“纯知识教育”误途[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许璋(作者为金华市教育局副局长);学校教育的生命价值[N];金华日报;2005年

5 钟程发 马弋惠 李闻华;学校家庭社区“无缝对接”[N];镇江日报;2008年

6 李墨龙;社会学校家长 救救教育[N];联合时报;2006年

7 冰启;那些天真烂漫去哪里学习坚强的理由[N];东方早报;2008年

8 陈苏梅;教育需要哲学的支撑[N];中国教师报;2007年

9 岳瑛 文强;邻水:暑期学生安全事故早防范[N];广安日报;2008年

10 鲁澄南;解放教师才能解放学生[N];汕头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靖国平;教育的智慧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曾东;教育与人的现实生命[D];吉林大学;2008年

4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顾月琴;日常生活变迁中的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燕良轼;教学的生命视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龚孝华;走向具体个人:教育评价的生存论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良月;改进知识教育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蔡芳;现象学教育学视野下的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国艳;知识批判及对知识教育改革的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六生;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志平;个人知识与知识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生亚;关爱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世隆;知识主义教育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海福;知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武旭晶;活知识的本质和形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美云;生命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315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315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e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