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素质教育观念述论
本文选题:素质教育观念 切入点:近代教育家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分类号】:G5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珍珍;;浅析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吴永生;;农村教育视角下的城市作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3 杜永红,冯涌;论蔡元培高等教育办学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郑利辉;;浅析蔡元培的体育教育思想[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5 伍安东;素质教育泛论[J];安顺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6 张爱春;教学改革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2期
7 李涛;关于建国初期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综合述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黄梅英;;高校教师人本管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9 田正平;关于中国近代私立高等学校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沈文钦;;观念的力量——评《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健;;蔡元培关于普通教育的基本观点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纪军;;论析晏阳初关于农村教育的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曲铁华;梁清;;略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刘巧利;;浅论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诞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军;莫志斌;;傅葆琛乡村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巧利;;从“实用主义教育”到“职业教育”——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窥其职业教育精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吕云飞;张光辉;苗磊;;“乡村教育”运动思潮原因浅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王雷;;近代社会教育家群体论社会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赵旭东;廖其发;;近现代教育家对农村成人教育内容探索的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6)——中国教师教育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史研究[C];2009年
10 单中惠;;杜威教育思想与近代中国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陈明昆;中国经济转型期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张士伟;近代中法高等教育交流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张蓉;中国近代民众教育思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侯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8 郝锦花;新旧之间[D];山西大学;2004年
9 张雪蓉;以美国模式为趋向:中国大学变革研究(1915—1927)[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宜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晓明;近代我国中学文实(理)分科演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尹浩;黄炎培教育思想引领职业学校发展的实践探索[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菊凤;以人为本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书通;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内隐情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秀花;高等院校“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张克强;我国公民人格教育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馨芳;大学教师专业化简论[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8 汪向红;论大学的文化品位[D];浙江大学;2002年
9 钱懿华;计算机模拟电学黑箱[D];苏州大学;2002年
10 陈妙玲;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近代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莉;;综合性大学学生素质教育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2 徐先香;;浅谈中班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发展[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6期
3 李萍;;“道德”概念在近现代中国的意义转换[J];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4 梁党波;万文涛;;应试与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观念接受、转变困境与教育实践——基于混沌理论视角分析[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23期
5 冯元喜;;新形势下高职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1期
6 陈志雄;筑起人格的长城[J];中小学管理;1997年09期
7 洪梅;;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大家;2011年15期
8 叙永县课题组;王荣忠;;贫困边远山区贫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研究[J];泸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9 郝运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与现代家庭教育[J];安徽教育;2011年06期
10 兴珊珊;;来自28世纪初[J];人生十六七;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要振生;;略论杜威的素质教育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曾红;杨鑫辉;;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李大为;;文本解读中的人格转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卢谢峰;申继亮;;教师效能的评价结构及人格制约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全宏艳;叶茂林;;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甘秀英;聂衍刚;周虹;;地震后青少年创伤应激障碍与社会支持、人格的关系研究——以5.12地震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童辉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测量与评估[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新秀;刘瑞利;张进辅;;家庭生活方式问卷编制及其与儿童人格的关系[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李海燕;胡卫平;;学校环境、青少年人格特征对创造性科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戴莉;谢晓丹;;笔迹对个体第一印象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30条)[N];文汇报;2001年
2 中国老教授协会会长、北京大学原校长 吴树青;教育理念变革应把握五个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记者 温红彦;融入教育哲理 道出新鲜话语[N];人民日报;2001年
4 庄愉;寻找世纪初的“肥肉”[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郭宝柱:展望二十一世纪初叶的中国航天[N];中国航天报;2001年
6 王英斌;韩国人离婚理由的演变[N];中国社会报;2008年
7 记者 周仕兴;提升全民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N];广西日报;2008年
8 记者单小书;发挥阵地作用 提高全民素质[N];抚顺日报;2008年
9 记者 刘俊英;推进社区科普建设 提升全民素质飞跃[N];科学导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石勇;黄石“全民素质计划”在行动[N];黄石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年
2 邱春林;凡·高、徐渭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曾永珠;21世纪初叶轻武器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
4 王旭梅;事件相关电位P300,LDAEP与气质性格量表TCI人格纬度的相关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5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留生;传统伦理与五四作家人格及其文学创作[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朱晨海;近现代中国文化名人人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陈遇春;21世纪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吴国荣;曾国藩的人格、学问与治术[D];湖南大学;2008年
10 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国;徐渭人格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冬梅;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肖显惠;徐志摩诗歌意象与人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瑜;走向生命自由的“散步美学”[D];苏州大学;2005年
5 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6 白浩;阉割与狂欢[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昊;中小学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海楠;职业培训学员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袁慧;论王朔小说的顽主型人格[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黄佳楣;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35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3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