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性教学”理念的基本特征
本文选题:生成性教学 切入点:课堂教学过程 出处:《人民教育》2007年06期
【摘要】:正“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性教学”的被动接受和静态预设相比,“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应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Abstract]:Positive "generative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in the course of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 Compared with the passive acceptance and static presupposition of "preformed teaching", "generative teaching" emphasizes the autonomous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generative tea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participation, nonlinearity, creativity and openness.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海平;;教师素质与CAI教学[J];考试(教研版);2007年07期
2 黄少华;;关注教学细节 构建和谐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07年21期
3 顾佳佳;;英语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J];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04期
4 段文美;;课堂教学创新影响因素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22期
5 王泽祥;沈立;;析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及改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1期
6 蒋国元;;对“课堂创新”教学理念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年11期
7 钟开成;;如何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新课程(教研);2011年01期
8 宋守林;;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2011年05期
9 常先;;浅谈地理课堂动态生成性的实现[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年07期
10 崔安玲;;更新教育观念 推动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晓红;闫涛;李福学;;“团队化教与学”教学方法探讨[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爱华;;中美合作矿工安全培训中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的创新模式[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坚;高井祥;孙正明;;地球空间信息学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A];全国测绘学科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廖彦;;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基础和声》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会锋;;Book 4 Unit 8 Save Our World Lesson 63 Garbage Is Interesting![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一届教学设计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谷京朝;韩德红;朱红卫;;D/A转换电路的一种讲授方法及其理念[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金海渊;王力军;;职业学院体育课应贯彻“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蔡发泉;;与时俱进 更新化学实验教学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9 潘革生;何援军;赵峻颖;;计算机图形学教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潘革生;;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理念[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承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N];三明日报;2009年
2 李小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N];甘肃日报;2007年
3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苏建宏;校内自助培训提高教师技能[N];中国体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李文雯;“三生教育”如何在冲击中融合[N];玉溪日报;2009年
5 房涛 王湘蓉;甘当人梯终不悔专心教研永不停[N];中国教师报;2009年
6 ;《学记》的教学理念[N];中国教师报;2003年
7 天津市静海一中副校长 张希彬;“同课异构”贵在“异构”[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窦杰然 陈桂芹;减负不能走极端[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尹慧明;“非常6+1”打造魅力型教师[N];衡阳日报;2008年
10 ;《学记》的教学理念(05)[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清臣;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精神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梅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马刚;“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教学[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6 伍家文;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郝鸿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陈家起;体育教学的生命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司成勇;从“学答”走向“学问”[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爱情诗歌的教育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桂辉;小学优秀教师实践智慧的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苑文颖;四部键盘和声译著的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赵倩;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春琴;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金敏华;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雷雪;教学的道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吴婷;对新疆部分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的调查与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扣;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宁夏农村小学英语课堂的调查与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清霞;解释学视野下课堂教学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64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64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