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概念重建的教学模式与策略
本文选题:概念重建 切入点:过程模型 出处:《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1期
【摘要】:科学概念重建可以表征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或特定的知识结构之间联系方式的变化。概念重建教学模式是以科学探究为基本方式,以促进概念重建为根本目的的循环性学习过程。它的一般程序包括定向参与、实验探究、建构交流、解释拓展、反思评价。实现这一模式的教学策略是多样的。
[Abstract]:The concept reconstruction of science can be expressed as the change of the way of connection between the knowledge in the student's mind or the specific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teaching mode of concept reconstruction is based on scientific inquiry. The basic purpose of this process is to promote the concept reconstruction. Its general procedures include directed participation, experimental inquiry, constru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development, reflection and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realize this model are diverse.
【作者单位】: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科学学科领域中的另类概念及其转变研究”(06SJB880008)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岳;小学科学教育中儿童概念学习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守莲;小学儿童概念扩展创造性的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莫秋霞;促进高中生新陈代谢概念转变的探究性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维新;吴庆麟;;问题解决:涵义、过程与教学模式[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2 徐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年02期
3 朱孔芳;刘小霞;;上海市回沪知青子女抗逆力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0年01期
4 张宁;岳耀志;;工作流系统在济宁联通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01期
5 宋景华;张艳红;刘彩茹;;企业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价值分析与伙伴选择[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贺玉婷;;《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J];科学课;2010年03期
7 林炳伟;崔小燕;;地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概念重建的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06期
8 赵建生;;论我国大学知识创新链的中断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2010年03期
9 李红梅;张红延;;面向课程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10 王彦博;和金生;;知识有机整合的过程模型及案例分析——以世界第一款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开发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海烽;郭丙君;;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通用模型自适应控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温瑶;甘怡群;谢晓非;;地震灾后医务工作者的情绪调节与工作倦怠、投入的关系[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丁可;;网络取证模型研究综述[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王斌;赵云;尹云辉;;面向服务架构的复杂工业过程建模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5 余彦峰;杨卫军;张佩军;;计算机取证逻辑树模型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6 王波;曹耀钦;宋恒辛;;基于Petri网的工作流过程建模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康凯;张敬;;协作制造网络伙伴选择组合模型与算法[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黄景文;丁永生;;关键信息资产排序方法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9 陈龙民;;基于真空压力的VOD吹氧脱碳过程模型[A];2009全国炉外精炼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文集[C];2009年
10 李向阳;刘永文;汪敏;孙宏才;;基于模型与证据的医疗系统工程[A];决策科学与评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戈清平;盈利诱惑 网络巨头抢布视频棋局[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2 柏组文;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心理压力[N];北京日报;2009年
3 陈时权;重庆机床“绿色机床再制造项目”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智利;睡眠医学新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本报赴深特别报道小组 张律 施毅 刘燎;对口帮扶构和谐 携手共建促发展[N];毕节日报;2009年
6 ;西门子奥钢联电气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带来钢铁制造工业革命[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7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 岳高峰;解读《知识管理框架》国家标准[N];电脑报;2009年
8 孟三石;130亿元能收回多少圆明园文物?[N];美术报;2008年
9 欣文;企业移动信息化平台标准 运营商参与是关键[N];中国电子报;2008年
10 钱铮;日本新发现,可能修改传统血细胞分化路径图[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保世;产品研发过程与发生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肖君;学习技术系统谱系框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建明;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的若干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肖郑进;面向企业应用的工作流精简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陈雨亭;教师研究中的自传研究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迎欣;小组软件过程的仿真建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袁锋;基于资源优化的制造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8 夏登文;数字海洋基础数据及业务流程建模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9 张千里;基于过程模型的IT系统自修复框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吴子燕;项目驱动下建筑产品并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惠娟;可视化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江;技术路线图导向的知识网络协同建立方法及系统[D];浙江大学;2010年
3 韩媛媛;时序数据挖掘及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东华大学;2010年
4 王爱华;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胡盛文;基于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及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6 郭金城;食品冷冻加工过程建模与优化[D];吉林大学;2009年
7 阮莹;基于流程挖掘的临床路径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湛宣进;中学数学概念图式教学的行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牟娌娜;基于数据挖掘的超市客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10 柳林燕;过程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70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70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