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教学价值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8-03-27 17:41

  本文选题:后现代知识观 切入点:教学价值观 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摘要】:正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在批判现代主义,强调绝对理性、规范性、确定性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提倡超越理性,主张世界的多元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已波及到艺术、建筑、文学、管理、数学、哲学、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教育作为多种学科的交叉,其受到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以至于在西方教育哲学领域内出现了后现代教育思潮。在此思潮影响下,人们一方面纷
[Abstract]:Post-modernism is a philosophical trend of thought formed on the basis of criticizing modernism and emphasizing absolute rationality, standardization and certainty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t advocates transcending rationality, advocating pluralism, openness and uncertainty in the world. The trend of postmodernism has spread to the fields of art,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management, mathematics, philosophy, polit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wester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postmodern educational thoughts appear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is trend of thought, people on the one hand diverse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志颖;知识观转型背景下教学价值观的重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程改荣;;建立大学生思想动态监测预警机制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黄翠芳;;浅谈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4 邓卫华;蒋勇;;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4期

5 董根明;;能力为本,通识为基,人文为魂——人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曲佳;何朝峰;;建构主义视野下的缄默知识探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7 赵强;;论中国高校师生对话关系的建构[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谢忠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过程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王莉;;关于研究型语文教师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10 王钟;;默会知识与中小学美术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蔡剑兴;;试析斯宾塞的科学知识价值观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程龙梅;;构筑德育对话课堂:增强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有效途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荀振芳;;学术自律视角中的学术自由[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乃涛;;民间教育学述评[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娜;哲学语用学视域中的教育实践[D];南开大学;2010年

4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方明;缄默知识面面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胤;数字化之道与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索妤;小学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管理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星;城市初中初任教师实践性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学明;预备数学教师与在职数学教师关于概率学科知识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滨;基于ASP的家教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帅敏;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余晓菊;Web2.0环境下的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蓁;基于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尚朝;中小学教师在线专业发展平台分析及框架设计[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伟;知识转型时期的教学改革[J];江苏高教;2002年04期

2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龙;;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Sminar教学模式的新取向[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7期

2 赵滨宁;;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中的教师知识反思与重构[J];林区教学;2011年09期

3 齐文;;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4 方园;;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浅析[J];生活教育;2011年12期

5 冯妍;;浅谈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及对比较教育学的影响[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年03期

6 黄艺羡;;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后现代思潮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张亚楠;;试论福柯的权力观[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8 赵利翔;;电影《怪物史莱克》的解构主义分析[J];海外英语;2011年08期

9 方李莉;;后现代主义背景下的西方艺术人类学述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陈学敏;;后现代主义视域下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贻刚;苏小霞;张军献;;“范式之争”与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后现代主义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李正云;;论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治疗[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李正云;;家庭治疗的新动向——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家庭治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赵美森;韩秀艳;;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肖靓莎;彭希林;;浅析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生学习力的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王习发;;略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心理学发展的负面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9 彭刚;;相对主义、叙事主义与历史学客观性问题[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10 康渝生;;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丰城四中 陈洪义;略说教学价值观[N];宜春日报;2011年

2 叶舒宪;后现代知识观有助于重构多元文化理念和历史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李醒民;不必向后现代主义思潮“臣服”[N];中华读书报;2005年

4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俞吾金;作为假问题的“哲学的终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崔伟奇;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N];光明日报;2007年

6 干春松;如果把新儒家看做是“叙事”[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穆土;总结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现代化历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王铭铭;一本书的廿年阅读体验[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周雁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盛宴[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谢拓;后现代主义理论及其对我国美术的影响[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玲;美国知识观转型与大学本科教学模式变革之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先进;“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江腊生;后现代主义与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4 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栗峥;后现代证据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胥英明;后现代体育课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戴军;教育理论研究的后现代思维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葛卉;话语权力理论与90年代后中国文论的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慧;艾柯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朱晓军;形象流——电视媒介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后现代知识观下的语文教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志颖;教学价值观再认[D];宁夏大学;2005年

3 龙妍;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价值及内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舒宗瑛;一位土家族教师教学价值观的叙事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杨季兵;论生态主义教学价值观[D];西南大学;2009年

6 梁艳丽;冲突与重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原因及出路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刘华丽;后现代知识观背景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瑞英;后现代知识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戴学淋;福建省高中物理教师教学价值观的问卷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颖;教学假象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72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72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b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