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报复效应的研究
本文选题:实践 切入点:报复效应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摘要】:教育报复效应即教育结果与教育主体目的的相悖性。其后果表现为扼杀人性、泯灭德性、剥夺感性与强化保守性。其特征表现为非目的性与黏着性、潜隐性与长效性和可减低性。其产生原因与教育理论的局限性、教育主体的复杂性、教育手段的滞后性、教育内容的失衡性、教育过程的曲折性与教育结果的多重性等密不可分。从理论上厘清教育报复效应,目的是使其在教育实践中降低至最低程度,使教育更好的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Abstract]: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revenge i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al result and the purpose of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Its consequence is to strangle human nature, devoid of virtue, deprive sensibility and strengthen conservatism,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non-purpose and stickiness. Its causes and limitations of educational theory, the complexity of the main body of education, the lag of educational means, the imbalance of educational content, the latent and long-term effects, the impotence, the limitation of educational theory, the complexity of educational subject, the lag of educational means, the unbalance of educational content, The tortuosity of educational proce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ultiplicity of educational results. The purpose of clarifying the effect of educational retaliation in theory is to reduce it to the lowest level in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to make education better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societ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2005年度国家留学基金项目“日本临床教育理论研究”
【分类号】:G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广,姜英杰;日本感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兼析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2期
2 黎君;论教育的负向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霞;中国基层公务员素质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姜英敏;实施教育改革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日本的《周5日制》[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2 王义高;日本的“考试地狱”与“人格完善”──兼谈中国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几点考虑[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帅;;记一次操作实践活动[J];数学大王(高年级版);2006年06期
2 薛晓明;;浅谈主题性化学实践活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1年07期
3 潘务正;;浅论古代文学的教育功能[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侯雨豪;美术人格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学教育;2003年10期
5 徐明晨;;自主实践 快乐成长[J];发展;2011年09期
6 李金齐;童萍;;论文化自觉的实践品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张楠;;浅谈城市博物馆的教育功能[J];才智;2011年19期
8 廖日明;;乡村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9 陈一红;;提高高校档案教育功能浅见[J];办公室业务;2011年08期
10 郑洁;刘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重庆的实践探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管彦;;新建景区教育功能开发之研讨和实践[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2 ;发挥教育功能 服务小康工程[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3 郭成钰;赵金惠;;突出教育功能 强化内容创新——甘肃科技馆内容设计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4 傅千吉;;藏族传统生态文化教育研究[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汉民;林海;;谈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发挥心理教育功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6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刘立民;;转换管理体制,深化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兰国英;;面向学校拓展自然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探索——以浙江自然博物馆教育实践为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10 龚胜生;任唤麟;;论校园旅游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周克祥 余方喜 胡国民 童志清;黄州区“千人十户”实践活动深受群众欢迎[N];黄冈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兵;科学推动学习实践活动 进一步转变文风会风[N];贵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李川;学习实践活动务必抓紧抓实抓好[N];天津日报;2008年
4 淮学轩;市委指导检查组深入基层指导检查学习实践活动[N];淮南日报;2008年
5 记者 徐京跃;习近平主持学习实践活动会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6 记者王琳戴强;学习实践活动让百姓得实惠[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7 记者 钮怿邋刘力源;领导小组派出12个指导检查组[N];文汇报;2008年
8 记者 王永刚邋刘晓颖;我省首批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展开[N];云南日报;2008年
9 刘玉岗;以出色的工作保障学习实践活动顺利推进[N];淄博日报;2008年
10 记者 张晋国;北京部署学习实践活动[N];中国工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美群;和谐文化论[D];武汉大学;2008年
2 方旭光;政治认同的基础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陈曦;赫茨尔及其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继扬;云南大理白族本主崇拜的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陶红;蚕丝文化传承中教育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08年
6 于晓权;马克思幸福观的哲学意蕴[D];吉林大学;2008年
7 白红梅;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赵兴民;交融中的促新[D];西南大学;2007年
9 贺平海;论自尊与自由[D];上海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元宏德;探索幸福之路[D];吉林大学;2008年
2 曹金枝;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锦云;浅析史量才的报业思想及实践[D];武汉大学;2005年
4 廖为海;英国绿色学校及其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张国栋;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D];山东大学;2006年
6 罗昕;多元智能理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汤庆博;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幸福问题[D];吉林大学;2008年
8 张昆;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批判[D];苏州大学;2009年
9 白絮飞;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文洁;普通高校开展音乐剧教学实践活动的初步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86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86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