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30 23:13

  本文选题:自我效能 切入点:应对方式 出处:《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01期


【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特点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86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选择具有较好信、效度的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共3份测验量表分别作为评定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结果1在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因子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自我效能、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要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采用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方面要显著多于男生;2被调查高中生组与1992年全国高中生常模的比较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幻想、求助、退避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对心理健康有一定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f-efficacy,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Methods 186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 self-efficacy scale with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as selected in the study. Th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and th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ere used as a tool to evaluate high school students' self-efficacy,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ping style factors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Boy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irls in self-efficacy, problem-solving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level; The comparison between female students and national norm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1992 showed that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lf-blame was found by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oping style and self-efficacy of fantasy, help-seeking and avoidance have certain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 浙江省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健康研究所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伟娜,徐琴美;大学生心理应激模型的初步构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8期

2 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良;教师的应付方式与社会支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张力为;信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梁宝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分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年03期

5 唐正芬,冯曦云,赵旭东;家庭动力学特征与青少年应付方式及违法犯罪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6 李津,李小妹,刘明,高睿;农村贫困地区老年人心理社会问题及应付方式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4年02期

7 韩永菊;急诊科护士SCL-90测试结果与应付方式选择的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年03期

8 吴歆,石捷,业明,黄玲,施穗琴;急诊医务人员心理状况和应付方式分析[J];广西医学;2004年08期

9 谭先明;优秀运动员应付方式与个性特征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10 谭先明;射箭运动员应对策略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Tan Xianm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zhou Sport University;RESEARCH IN COPING STRATEGY OF ARCHER[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Asian-South Pacific Association of Sport Psychology[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志宏;初中生校园压力因果模型建构与压力疏导团体辅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琼;乳腺增生病肝郁气滞证心理应激及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胡志;我国篮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4 董会芹;3-5岁儿童同伴侵害的一般特点及其与应对策略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艳;农村教师职业紧张与健康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宋欣欣;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3 邱迪嘉;监狱基层警察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叶向阳;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结构及特点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明华;航空管制人员人格特征及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6 胡驾云;服刑人员心理卫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吴雨晨;医护人员的乐观人格倾向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桦;比较视野中的西南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新生挫折及其应对方式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廖明英;高考压力、应对策略及其与考试绩效的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尹红霞;学业压力情境、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应对策略的影响[D];西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廷忠,黄丽,吴贞一;中文健康问卷在中国大陆人群心理障碍筛选的适宜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年09期

2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娄振山,扬爱如,陈慧,毛宗秀;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4期

3 刘贤臣,刘连启,李传琦,马登岱,赵贵芳,杨杰,孙良民;青少年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述评[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2 高建江;;自我效能的内涵及其概念辨析[J];心理学探新;1992年03期

3 王昌平;关于自我效能的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4 黄小平,王雅芬;怎样增强怯弱学生的自我效能感[J];中国学校体育;1994年03期

5 钱建龙,耿耀国,白宏炎,刘斌锡;自我效能理论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6 郭春光;自我效能理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福建体育科技;1996年02期

7 常乃军;在实习中培养正确的“自我效能”[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8 李川云,吴振云;自我效能与认知老化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年05期

9 蒋光宇;“自我效能”创奇迹[J];中国健康月刊;2000年06期

10 姜英杰;国外自我效能研究中的分歧及对元认知研究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春;;健康教育中的行为理论[A];达能营养中心第六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张萍;翟华楠;;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结构及水平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周蕾珍;;培养自我效能,提高学业成绩[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4 郑频频;杨顺英;叶葶葶;周君义;傅华;陆忆敏;李申申;傅华;;“我能戒烟”培训干预效果评价[A];第12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凌;;小班幼儿记忆能力自我知觉特点的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袁军;;关于学习成绩的一个递归路径模型的检验[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夏勉;江光荣;;认知动机变量与心理求助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骆宏;许百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角色压力对护士疲劳感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姜英杰;;英文短文写作元认知、动机性因素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研究及其理论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袁博;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N];山西科技报;2002年

2 刘广汉;华东师大社:出版定位 臻于完善[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3 段鸿欣;员工个人特质与企业改革[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沐凡;发展逆商 为企业成功煲一份“心灵鸡汤”[N];机电商报;2005年

5 汪智慧;家有精神病患者时[N];健康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赵雪;优秀运动员的心理是什么样[N];科技日报;2006年

7 高晓方;骨关节炎患者功能状态恶化缓慢[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

8 王前敬;浅谈初中生写作动机的激发[N];周口日报;2006年

9 尹弘飚;正视学校变革的人力成本[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纪平;职业生涯规划,你需要吗[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东;中科院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及其干预策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2 边玉芳;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宋其争;大学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6 高山川;中国企业管理者职业选择的社会认知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广新;组织情境下管理者人格特质和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瞿群臻;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郑频频;上海市社区控烟干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贾利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跃;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玉华;对我国帆板运动员自我效能的分析与提高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秀文;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与成绩的相关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4 张琛慧;言语表扬对于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效能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童肖琼;自我监控学习中学习者信念与策略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凤葵;中学生数学兴趣、自我效能与数学焦虑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俊燕;目标清晰度对不同反馈方式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后继成绩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袁军;高中生物双语教学的动机、自我效能和元认知研究及网络因素的影响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史小红;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实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唐芳贵;初二学生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及文化因素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88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688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4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