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感悟教学的内涵与理论基础
本文选题:感悟 切入点:感悟教学 出处:《教育导刊》2007年02期
【摘要】:感悟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特点等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感悟教学的提出既有语言学的基础,同时又以多元智力理论、建构学习论、迁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创造性、过程性等特点。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perception has not only the basis of linguistics, but also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transfer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ivity, individuality, creativity, proces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张雪飞,娄玉鹏;感悟教学法的理论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陆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1期
2 王欢;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结合[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宋黎;试论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董俊;论体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于金红;英语自主学习中感悟能力的培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秦怡红;;高等学校多媒体教学互动性缺乏的问题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王凤杰;后现代知识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许采娟;;试论高师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苏小兵;叶丽新;;从“传递”到“交互”的模式转换——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学个案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1期
10 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文;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吕国光;教师信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丹如;建构主义教育观与中学教学素质教育[D];扬州大学;2001年
2 洪显利;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潮生;中学政治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4 冯霞;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课件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探讨[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静;中学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海霞;计算机辅助《中学物理教学法》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亓英丽;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及教学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万俊;论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俊;道德学习:从知识到生活的革命[D];苏州大学;2002年
10 宋晓平;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科书实验跟踪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强;郭宇峰;沈琳;;浅谈教学模式的特点[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2期
2 郏雁赋;;“五W”学习体系与感悟教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徐建平;;浅谈主体间性德育的理论内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金赤东;;民办培训学校文化的界定[J];教师;2011年17期
5 伍冬云;;“校本教研”之初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6 嵇辉;;教师多元职业智能的内涵与构成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王双利;;教育爱理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读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有感[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8 周明;;教师权威的另类解读——基于雅斯贝尔斯的权威观[J];教师;2011年26期
9 牛楠楠;;“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06期
10 刘建;张新平;;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内涵、特征与转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曲铁华;梁清;;略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傅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和原则[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纯;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淑猛;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梅玲;浅谈科学探究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岳喜凤;教师专业化:理念重建与内涵拓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孟桂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探赜[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苗田翠;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沈大山;学校道德领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郑子娜;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0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700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