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

发布时间:2018-04-28 21:24

  本文选题:校本教研 + 自我反思 ; 参考:《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摘要】:"校本教研"是伴随课程改革的推进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和重要的教学制度。它适应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需要,形成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全新的教研方式,已经成为教师基本的学习方式和专业发展方式。校本教研是一个正在探索与发展的新事物,在校本教研经验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规律性趋向,即校本教研将从非常态化活动向规范化教学制度转变;教师将从非自觉状态向自觉状态转变;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将由临时性措施向常规型机制转变;校本教研将由单一的以校为本向校本校研、学区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教研网络转变。
[Abstract]: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and important teaching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I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era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and forms a new teaching and research method adapted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It has become the basic learning mode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 of teachers.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is a new thing that is being explored and developed. There are some common regularity trends in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experience, that is,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ll change from non-normal activities to standardized teaching system. Teachers will change from a state of unconsciousness to a state of consciousness; the professional guidance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will change from a temporary measure to a conventional mechanism; and school-based research will change from a single school-based to school-based research, school district teaching and research, Network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mbin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twork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顾泠沅,王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修[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吴艳,郭长江;从理到案和从案到理——教师教学成长道路的探索[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9期

2 上海市静安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组 ,张扬,陆少明,张建中;静安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调研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9期

3 郭良春;校本教育科研研究综述[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1期

4 王荣良,李锋;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能力培训方法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1期

5 潘国青;学校教育科研中的专业引领[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仕荣;师范生数学教学信念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雪梅;中学向量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璜;在研究中认识新的自我——关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淑英;新课程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治贵;中学英语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D];西南大学;2006年

4 徐冰;上海幼儿园课程变革中的教师专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陆静尘;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扬;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校本教学研究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喜泉;校本研修的信息化环境模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何智;中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运志;促进物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性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10 熊频;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顾泠沅;教学任务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10期

2 顾泠沅,杨玉东;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春燕;;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12期

2 崔希俊;;校本教研的方式[J];教书育人;2005年33期

3 孙灿西;;莫让农村教师成为校本教研的形式主义者[J];考试周刊;2008年22期

4 李文青;;校本教研的模式整合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09年22期

5 赵忠友;强化校本教研 构建反思型教研体系[J];辽宁教育;2004年10期

6 金一;浅谈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王晖;王冬平;;校本教研:教师个人成长的舞台[J];青年教师;2005年09期

8 姜亚民;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Z1期

9 边淑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宁夏教育;2007年10期

10 胡潇;;谈谈怎样进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 曲正伟;校本教研,莫走回头路[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禹明 房超平;校本教研:“对接”理论与实践[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梁锦雪 记者 王静;洛川县确定11所学校为“校本教研基地”[N];延安日报;2007年

4 ;校本教研:让课堂“动”起来[N];重庆日报;2005年

5 胡双成;对校本教研的几点思考[N];中国教师报;2004年

6 临汾二中 罗青姣;校本教研课改成功的保证[N];临汾日报;2005年

7 记者 张策;服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N];天津教育报;2010年

8 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副校长 陈华忠;校本教研,,校长该做些啥?[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大家谈[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刘淼;岛城校本教研构建新体系[N];青岛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静芬;语文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周海银;学校课程管理运作过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聂劲松;中国百年教育研究制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昊;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中的校本教研[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2 秦亚玲;Google云服务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明政;校本教研促进课堂教学之个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乔军;推进校本教研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善为;基于教师发展档案袋的校本教研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大学;2009年

6 马忠丽;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互动关系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龚跃华;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谢芳;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引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孟霞光;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马振彪;教师专业发展视野下的民族地区校本教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6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16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