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教育管理学的社会科学属性

发布时间:2018-04-28 19:11

  本文选题:教育管理学 + 社会科学 ; 参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摘要】: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个颇存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将教育管理学视为社会科学,既有相当深厚的历史缘由,也有很强说服力的本土依据和国际依据。意涵变化中的社会科学对教育管理学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并仍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门成熟的社会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其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教育管理学开始大踏步地迈向以逻辑实证论、逻辑经验论为理论基石的社会科学阶段;教育管理学在观点纷呈的社会科学研究背景下开始走向范式多元阶段;教育管理学在走向开放、温和、综合的社会科学的影响下,进入创建新型的“大教育管理学”阶段。
[Abstract]:The subject nature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s a controversial basic theoretical issue. To regar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s a social science has both profound historical reasons and strong persuasive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bases. The changing social science has had and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s a mature social science,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stages: education management begins to stride to the stage of social science with logical positivism and logical experience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to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with various viewpoi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has begun to move towards the multi-stage of paradig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pen, moderate and comprehensive social sciences, education management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creating a new type of "great educational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06JA880039)
【分类号】:G40-0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浩铨;;刑事诉讼纳什均衡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汪正贵;论学校管理的教育关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潘沁;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及其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袁益强;;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宋波;浅淡高校校长职业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孙东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周进军,王小慧;论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9 郑新先;郑婧;毕淑玲;;高等院校“策略管理”理论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董根明;;人文教育中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2 陈学军;;教育学立场的教育管理学——论陶行知的教育管理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钱丽欣;;克伯雷教育管理思想初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荣艳红;;“按成绩拨款”:1862年英国教育修正法案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陈雄辉;;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C];2009年

6 唐颖;;素质教育,重在实践——汽车专业高校发展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参与能力[A];四川省第九届(2009年)汽车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骆东风;;中小学教师管理中两难问题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8 张世余;;浅谈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法治化问题[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刘凯;;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审视[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杜屏;杨中超;;对学校效能增值评价的回顾与反思[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袁曦临;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郑剑;社会资本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欧阳忠明;跨溪建屋:学科互涉视阈下人力资源开发学科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本富;学习型学校组织文化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杜丹阳;Z高校师资管理状况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旭;关于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强;破解高校管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曾湘琼;地方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孙启友;产学结合提升艺术设计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余磊;高职院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浦黎霞;农村小学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现状的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王丽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班级管理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保强;池振国;刘永福;;改革开放后教育管理学发展的阶段性成就梳理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1期

2 ;《社会科学战线》封面画精选[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12期

3 刘欣;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郭方,郭崇;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杨天平;后现代思境下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卢元锴[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7 杨天平;后现代思境下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J];现代教育论丛;2003年01期

8 张新平,蒋和勇;新世纪教育管理学的新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3期

9 仉春兰;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新成果——评《现代教育管理学引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10 杨天平;论西方教育管理学的哲学基础[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晶;;长沙近代建筑的发展与保护[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白西兰;张旭锋;;陕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3 李仲秋;;一条“人的发展”的探索之路——汇文教育思想体系继承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4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5 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历史与现实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聂岩;;山东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与技术模式[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7 张金昌;;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刘平;董文轩;Vassiliy Djouvinov;;保加利亚主要果树生产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吴海成;;中国物探仪器发展博览——地球物理学会60年发展之见证[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10 韦志成;;香港城市桥梁[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文君;省暨沈阳市第四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全面启动[N];辽宁日报;2006年

2 记者 宋梅秋邋李林岩;全省社会科学普及周启动[N];吉林日报;2008年

3 吕鹏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沃勒斯坦“开放社会科学”的八年之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钟沛璋 程恩富 高宣扬 陶德麟;六十年社会科学感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记者 陈婉婉;努力开创“十二五”全省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新局面[N];安徽日报;2010年

6 秦绍德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本报记者 吕莎 王鑫 采访整理;要更加突出地研究今日之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刘桂云;“六进”贴近百姓[N];吉林日报;2007年

8 ;普及社会科学营造和谐氛围[N];辽宁日报;2006年

9 实习记者 刘雯飞;社会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中国的巨大变化[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记者 范总因;市第六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暨“社会科学大讲堂”启动[N];本溪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春;跨学科视角的教育管理学探视[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立红;大众文化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3 石莹丽;梁启超与中国近现代史学:以跨学科为中心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同舟;渊源·风会·正变[D];武汉大学;2005年

5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俞海洛;当代中国大学生思想史研究(1949-1988)[D];浙江大学;2005年

7 胡仁茂;大空间建筑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卞绍斌;现代性视域中马克思的“社会”概念[D];吉林大学;2008年

9 朱梅光;近代中国外交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吕世虎;中国当代中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及其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迪勇;论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D];青岛大学;2005年

4 陈娜;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实践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左传;土家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冯伟;新中国体育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研究(1949~1995年)[D];苏州大学;2009年

7 曹玉月;跨国广告公司中国化历程探析[D];武汉大学;2005年

8 邱艳萍;英国大学科学园的创建及启示[D];河北大学;2006年

9 邓于祁;中国翻译教学发展与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朱苏华;琵琶武曲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16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16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4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