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会不平等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教育平等 + 教育机会平等 ; 参考:《学术论坛》2007年07期
【摘要】:教育机会不平等起源于对教育平等的研究,如今已经成为解释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文章就学术界对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的研究状况作出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整理,从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演变、发展、类型、成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回顾,以求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研究做个深入的述评。
[Abstract]:Inequality of opportunity in educ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study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has become a core concept to explain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al inequalit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and arrangement of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unequal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 and reviews the evolution, development, types, causes, problems and so on of the concept of equal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 In order to do an in-depth review of the study of unequal opportunities i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G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江源;论教育机会平等[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顶兴;教育公平与教育个性化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5期
2 程晓樵;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跨文化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曾继耘;论差异发展教学与教育公平的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国玲;我国农村的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受教育状况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敏;教师期望与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均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翔云;中国基础教育机会平等的现状及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润洲;我国现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卢洁莹;关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守军;枝江市义务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文晶;教育公平的理论和实践[D];河南大学;2003年
8 刘海兰;中美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静;求助机制的建立[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姜爱军;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均衡化措施实效性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教育平等[J];中国林业教育;1994年06期
2 马冰;曼宁·马拉博;;非裔美国人渴求教育平等[J];世界教育信息;1994年03期
3 梅汝莉;我所理解的“教育平等”[J];中小学管理;1995年10期
4 孙传宏;教育平等理念的僭妄[J];江西教育科研;1996年02期
5 张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平等和平等的教育[J];教育与经济;1997年02期
6 彭玉琨,张捷,贾大光;教育平等理论内涵分析与促进教育平等进程策略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7 褚宏启;论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年05期
8 彭豪;教育平等与人的现代化[J];教育评论;1998年02期
9 曾继耘;现代教育条件下教育平等的基本内涵刍议[J];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05期
10 马和民,许小平;西方关于教育平等的理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袁立春;;黄兴教育思想论纲[A];黄兴研究文集[C];1994年
2 李大勋;;案例演示教学法在高职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锡章;;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教育机会均等[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长北;;对图像时代审美消解、文化迷失的反思与批判[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5 曹晓俊;;我国教育平等问题的思考和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朱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资源再分配探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苟人民;;高考公平的实证考察及认识[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8 贾云鹏;;教育市场分割与教育平等:高等教育的视角[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海波;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电脑派位 真能派出教育平等吗[N];中国审计报;2000年
3 许嘉璐;序《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李莹 江宗盟;教育代金券尝试使用[N];北京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陆峰 孙巡;破除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壁垒”[N];新华日报;2001年
6 翟召博;对学生分等的质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杨伟广;长兴“教育券”追求教育平等[N];中国商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黄文;走近超常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北京师大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课题组;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北京市翠薇小学校长 田志刚;“以人为本”: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蔡永莲;高等教育非公共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屈书杰;从种族隔离到学校一体化:20世纪美国黑人教育[D];河北大学;2002年
3 苟人民;高等教育领域的平等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理念、背景与思路[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晓鹏;布朗案以来美国教育平等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3 何善平;教育正义论纲[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慧娟;论受教育权[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军凤;我国现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伦理分析[D];西南大学;2006年
6 石春玉;芬兰的教育成功之路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庆丽;中印农村女童教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德纯;社会分层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教育权不平等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蕾;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何晓民;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路径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8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183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