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培育
本文选题:学习共同体 + 网络学习共同体 ; 参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将网络空间变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活动文化场域,是由对共同主题感兴趣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对话、协商或辩论、争执等社会性活动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网络学习的特征,而且具有社会性学习特征。因此,采取营造特定文化氛围、构建社会性交流场、培育社团领导意识等策略,有助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培育。
[Abstract]:The e-learning community transforms cyberspace into an open, pluralistic cultural arena of social activities, where a group of people interested in a common theme come together through dialogue, consultation or debate among group members.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such as disputes. It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learning, but also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learning. Therefore, it is help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network learning community to adopt the strategies of creating a specific cultural atmosphere, constructing a social exchange field, and cultivating the community leadership consciousnes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基金】: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资助课题(B-a/2006/01/017)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广新,白成杰;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王海东;丁兴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学习社区[J];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音;;网络学习中共同体学习策略分析[J];办公自动化;2009年18期
2 李媛媛;蒋国珍;;电大网上学习社区学生参与情况及分析[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阎静;邹志文;殷学东;陶伟乔;;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田秋艳;费龙;王明倩;;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5 张晓莉;刘静;张兰春;;现代远程教育中促进学生情感支持的策略研究——利用虚拟学习社区满足学生情感需求[J];成人教育;2008年12期
6 孙海英;马良;;CSCL中虚拟学习共同体的认识与构建[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梁玉娟;彭华茂;王迎;黄荣怀;陈庚;;网络学习社区评价问卷的编制[J];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01期
8 王广新;;教师引领BBS论坛讨论活动的角色行为评价模型[J];中国远程教育;2008年03期
9 陈国强;;虚拟学习社区的有效性反思及其发展思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10 李兴保;刘敏;;虚拟社区中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小美;谭音;;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罗发奋;王斐斐;刘丙利;;基于知识管理的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吕文波;赵君香;;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剑;网络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京靖;基于课程的网络学习共同体活动模式及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温会宝;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实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梅;基于社会性软件的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喜花;混合学习环境下大学生协作学习活动实施的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姚芳芳;现代远程教育中基于网络的社会性交互环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彭智琨;虚拟学习社区:构筑信息技术教师成长的平台[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武俊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杨俊锋;知识建构共同体视角下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小美;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敬东;远程教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广新;网络远程异步协同学习的传播特征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平平;;利用“知识论坛”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J];软件导刊;2007年11期
2 李锋;;网络教育:从“信息传递”走向“知识建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7期
3 杨卉;;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的传播方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6期
4 金婧;冯锐;;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培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3期
5 孙学玉;王朋娇;;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J];软件导刊;2005年12期
6 黄国雄;;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知识建构活动的设计研究——以《中国货币金融博览》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7 李彤彤;马秀峰;;教师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实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8 宋述强;曾小牧;;“目的性学习”与“知识建构社群”——加拿大多伦多大学“CSILE/Knowledge Building”项目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07期
9 杨惠;吕圣娟;王陆;彭艳均;;CSCL中学习者人际交往对高水平知识建构的影响[J];开放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10 王佑镁;;协同学习环境中的知识建构及其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晓芹;;关于新形势下画法几何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叶绿青;;设计一个弹性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上一堂英语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列尊;;复杂认知模型与教学设计[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4 张丽;辛自强;;数字分解组合任务中知识建构的微观发生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辛自强;张丽;;表征重述对知识微观建构的作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黄强军;;语文课程教材中语言知识内容的建构[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赵晶远;高峰;;面向人的知识结构化表述方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王少敏;;从过程到素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杨佳玉;蔡蕾;王冰娇;解焱陆;;汉语学习者两类发音参数分布比较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10 袁景;刘海卿;;基于建构主义的房屋建筑学教学模式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文杰;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N];中国教师报;2004年
2 项国雄 王佑美;交互媒体与交互模式[N];计算机世界;2001年
3 周炎根 储争流;如何培养一个高效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钟伟;四大应用变革策动e-Learning2.0[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兴化市陈堡镇初级中学 马永成;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6 记者 沈祖芸;“随身大学”培养数万“当班人”[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方国才;关于学习型学校的理性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8 天津复兴中学 吴奇;培养聪明的学习者[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河南科技学院 王慧君;科学探究:知识建构与科学思维[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妍;乔纳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太年;学校学习中知识意义的缺失与回复[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盛迪韵;中学英语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鑫;“注意”在中国外语学习者的二语写作过程中作用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邹明灼;归纳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学军;基于任务驱动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策略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2 陈t,
本文编号:18208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20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