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试论文化教育学视角下的新课程三维目标

发布时间:2018-05-15 00:18

  本文选题:文化教育学 + 新课程 ; 参考:《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5期


【摘要】:文化教育学以培养知、情、意融为一体的人为目的、以人文科学为主要陶冶财,采用体验、表达、理解的方法对儿童进行陶冶,唤醒,促进个体人格的生成。在此视角下,新课程以培养知情意融为一体的人为最终目的,在实践中注意教育的效率与价值的平衡,并关注体验的价值。
[Abstract]:The purpose of cultural pedagogy is to cultivate people who are one of knowledge, emotion and intention, and to cultivate wealth mainly in humanities. The methods of experience, expression and understanding are adopted to cultivate and awaken children an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dividual personality.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new curriculum takes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 with knowledge, feelings and feelings as the ultimate goal, pays attention to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efficiency and value of education in practice, 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廖晓翔;实践与反思:新课程的“三维目标”[J];教育导刊;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令格;;师德建设要注重提升教师职业情感[J];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09期

2 厉丽玉;浙江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2年05期

3 周文叶;;语文课改方向新探[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蒋凯;涵养科学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论的省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张桂春;中德小学数学及语文教学大纲差异的缘由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9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10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德富;;以人为本,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新卓;本真生存与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秦元东;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易东平;救人救己与害人害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侯晶晶;内尔 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家军;学校教育的隐性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生梅;关怀教师生命:生命教育的深度观照[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良良;苏州工业园区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施状况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小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课堂讨论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梁文先;古诗文学习评价与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严峻;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黄燕;思想政治课体验教学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严键;体验式教学在小学自然学科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祝艳;试论文言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倪效思;对话理论视角下的中学语文文本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金丰;关于话题作文的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力钢;;在文化基础上重建教育理论——关于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2 刘隽杰;;我在40年代是怎样提出合作教育理论的?[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9年06期

3 冯现冬;文本解读与唤醒教育初探[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06期

4 朱彩兰,钟柏昌;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教育转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09期

5 ;本期精彩言论[J];基础教育;2006年02期

6 秦志强;陈明华;;一个民族的悲哀——面对日益失宠的母语教育[J];基础教育;2006年02期

7 吴忠怀;;以高等数学教学为视角谈高职教师的育人[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张效珍;;试论文化教育学视角下的新课程三维目标[J];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05期



本文编号:1890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890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4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