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研究的特点、问题及走向
本文选题:学习动机 + 理论取向 ; 参考:《教育研究》2007年07期
【摘要】: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学习动机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在理论取向上,认知观和社会认知观取代早期的机械论,将学习动机与学习者所处的具体环境和学习中的认知要素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开始关注学习动机的发展问题;在研究方法上,确立测量学习动机的主要指标和方法。但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动机概念的术语五花八门,缺乏区分效度;不同理论取向并存,难于构建一个完整的动机研究模式;研究者对学习动机基本性质的看法存在着重大分歧;过于倚重自我报告的问卷研究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未来,在研究的理论取向上,社会认知理论的优势地位将更加突显,对学习动机内在结构的分析将更加全面系统,在社会认知观的指导下,将建立环境因素、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习结果关系的整合模型;在研究方法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将得到普遍运用。
[Abstract]:Since the 1940s and 1950s, the study of learning motivation has shown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cognitive view and social cognitive view replace the early mechanical theory. Combining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with the specific environment and the cognitive elements in the study, the author begin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main indicators and methods to measur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in the research metho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se studies: the terminology of motivation concept is varied and lack of distinguishing validity, different theoretical orientations coexis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onstruct a complete motivation research model;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basic natur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more questions have been raised about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relies too much on self-report. In the future,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will be more prominent in th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will b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 cognitive view,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will be established. The integration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result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will be widely used in the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展画;从学习动机理论看西方“开放教育”的弊端[J];教育科学;1988年03期
2 仲和;;民族理论学科体系浅探[J];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02期
3 林湘桂;功能和价值量度问题的理论取向——功能评价系数法的一个数学模型的启示[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Z1期
4 B·J·安德森;李亚宏;;社会学与本土化:历史视野中的加拿大和中国(续)[J];社会;1990年05期
5 董健桥;;略论宋初学术思潮的演变[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6 金耀荣;儒学与中医学中的“天人合一”[J];河北学刊;1992年06期
7 周可;论想象作为诗本体——关于19世纪欧洲浪漫派对想象的终极定位[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汪澍白;青年毛泽东政治理论取向的转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9 吴颖;;人类初始的辉煌——《补天》新论[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王茂福;孟德斯鸠的风俗思想述评[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文青;岳文浩;;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1年
2 刘翼灵;贾晓明;;心理咨询员内隐理论研究综述[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吴刚;;国际视野中的公民意识与公民教育[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4 务凯;;心理学视野中的幽默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家鹤;;家庭治疗之米兰系统模型[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刘庆;;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A];2005年全国计算材料、模拟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杨晶;余林;;网络心理咨询的研究进展及其述评[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萍;李秀勋;陈会昌;;5~9岁儿童对平抛运动过程的朴素认识的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石莹;;自我同一性——概念和理论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任亚辉;叶浩生;;论心理学历史研究的三种理论取向[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丙中;“公民身份”的理论取向和现实意义[N];学习时报;2003年
2 聂正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成果[N];光明日报;2005年
3 晓文;我国农村文化性贫困的思考[N];山东科技报;2005年
4 侯且岸;“西方文明的本土化”[N];学习时报;2006年
5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 孙绵涛;提高教育效能需要大视野[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秋风;拆迁与科斯定理[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许晓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研究范式[N];人民日报;2009年
8 《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 方心清;国内开始关注中产阶级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李强 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完善社会学的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教授 长江学者 张康之;张康之:超越工业社会的话语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骅;青海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成绩与学习动机的调查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静;激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和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续萍;钢琴学习动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欧志峰;商务英语学习中的主观需求、态度和动机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5 魏遥;马克思产权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萍;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清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D];清华大学;2004年
7 雒淑芸;在学习情境中激发学习动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吴郁芬;中学生地理学习动机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洪波;古典精神分析对社会学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10 罗志芬;学习动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40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194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