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

发布时间:2018-07-22 17:32
【摘要】:目的探讨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为工具,调查陕西省西安市3所中学的320名高中生,使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高中生家庭环境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矛盾性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密度和控制性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密度和矛盾性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生的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和孤独倾向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多项显著负相关(r=-0.118~-0.326),矛盾性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多项显著正相关(r=0.151~0.341,P0.01)。家庭组织性、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R2=0.225,0.179,0.339,0.279)。结论家庭环境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 family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320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3 middle schools in Xi'an, Shaanxi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FES-CV) and mental health diagnostic test (MHT). SPSS 11.5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mily environment, knowledge, entertainment, organization, contradiction betwee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norm,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timacy and control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The difference of affinity and contradiction grad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anxiety, terror and lonelines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affinities, knowledge, entertainment, organization and mental health (r = 0.118- 0.326),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ntra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r = 0.151/ 0.341p _ (0.01). Family organization, affinity, entertainment and contradiction had significant predictive effects on mental health (R2O0.2250.179 / 0.339N 0.279). Conclusion Family environment has obvious influence on mental health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作者单位】: 河北理工大学学生处教育管理科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系
【分类号】:G4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月勤;;试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石伟,张进辅,黄希庭;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1期

3 李晓侠;关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综述[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4 姚建龙;刑事法视野中的少年:概念之辨[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3期

5 孟红,崔小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法定代理人制度研究[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5期

6 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艾军;;广西财经类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8 付沫,王晓娟;儿童意外伤害1152例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初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年02期

9 李星;李红浪;;单亲家庭隔代教育的心理学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陈燕,陈家麟;网络对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苏雪云;超常高中生自我意识及其对情绪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俊;教育者管教言语行为的心理效应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胡明;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简易筛查量表的编制及其筛查参考值、影响因素的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4 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家庭、同伴因素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萍;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坤;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郑满利;初中生亲子沟通问题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张峰;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韩爽;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特点及其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志杰;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芸芳;初中数学差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齐晓栋;心理素质教育软件开发与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敏;高中生亲子冲突的初步研究及原因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开春;杨雄;;“90后”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学业成绩关系调查[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1年06期

2 刘斌;;当前高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3 李国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解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4 项莹璐;唐江尧;杨华;章仲利;;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调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5 肖浩杰;李广全;;高中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6 易琦;;初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的建立[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7 褚海滨;;现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8 李劲松;;成功不分先后——谈谈高中生的心理调节[J];青苹果;2003年04期

9 侯春娜;刘志军;张绍波;;达斡尔族高中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10 刘鹏志;;生死大营救——一例校园自杀直接心理危机干预过程及反思[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明;程绍珍;;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信勇;徐光兴;;高中生的家庭印象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何政生;潘英福;;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4 安蕾;;武汉市高中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田青;刘富汗;;新乡市高中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报告[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路金声;;高中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问题的初步的归类和成因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俞承谋;;高中生学习成绩、某些非智力因素及人格特质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林崇德;董奇;夏勇;;父母离婚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10 郑胜圣;张泱;郑全全;;高中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亚杰 璩静;中日韩美高中生眼中的父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记者 龙超凡;福建未升学初高中生免费学技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江卉 通讯员 夏志涛;日本高中生代表团访问我省[N];湖北日报;2010年

4 河南省虞城高中 刘继峰;克服高中生厌学心理的对策[N];学知报;2011年

5 余文倩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附属中学;浅谈高中生心理教育[N];汕尾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程熳 实习生 吴止境;热点话题走进90后高中生[N];黄石日报;2010年

7 早报记者 俞立严;用“兰”字组词 200高中生无一答对[N];东方早报;2005年

8 闻沫;“教育荒废”:“荒”在哪儿,“废”了什么[N];光明日报;2009年

9 本报驻京记者 王乐;我们的孩子可能表现更糟[N];文汇报;2009年

10 记者 益西加措;去年八十名大学生一百名高中生受到资助[N];西藏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蕊;高中、中专生非法药物滥用特征及CMER干预模式的短期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金庆英;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向晶;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晏碧华;青少年印象管理的外显与内隐加工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肖岑;青少年自我提升的发展及其与适应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金莲;中国西部农村的教育费用与教育成就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杨娟;高中生冗思对生活事件和抑郁\焦虑症状关系的调节作用——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刘玉新;高中理科资优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美春;高中生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婧婧;高中生疏离感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庆;离异家庭背景下城市高中生的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冯选洁;贵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春振;高中生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龙辉;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人际信任及自尊的相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方洁;合肥市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赵晓红;高中生自我同一性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路径[D];聊城大学;2009年

9 张立;高中生责任心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岩;我国高中生压力无害释放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38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38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1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