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对话研究——“互动分析”方法及其技术的历史发展
[Abstract]:Huma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globalization, knowledge, information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research, there have appeared from positivism to post-positivism, from structuralism to post-structuralism, from normative research to hermeneut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促进学习文化转变的教学设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5JJD880062
【分类号】:G42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王波;;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师因素分析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5 牟映雪;论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与教学观、教学方式的转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朱成科;重塑唯物辩证法精神:原创性教育研究的思维向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谈利兵;;论“生命教育观”视域中的课堂教学[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4期
8 邹斌;教师知识与教师专业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9 刘可;曾天山;;小学教师培养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5期
10 岳欣云;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兼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俐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关系的反思与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益明;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奎明;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教师素质及其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岳欣云;教师研究的反思与再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旭卿;信息技术中介的教育实习环境创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小庆;电工电子技术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2 曾玮;基础教育新地理课程中的教师角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迎春;教育习俗视野下对课程改革的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段发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陶学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病理性症状及其诊治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阳静;基础音乐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转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郎丽;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钱雨;课程发展中的幼儿教师角色探析——解释现象学的视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婷;道德共生:品德课程开发的价值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姚兰英;我国高师院校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伯范;;怎样同学生进行对话[J];常州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2 肖锋;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工具[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3 左璜;黄甫全;;课堂互动研究的主题、方法与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4 吕洪彪;;用弗兰德互动分析来反思课堂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7期
5 赵乘麟;刘江云;;论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与可视化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2期
6 王永固;;网络协作学习中互动网络结构分析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1期
7 林剑;;比较视域中的学校对话管理[J];广西教育;2008年16期
8 马小梅;;当代英美课堂语言研究的兴起及主要取向[J];教育评论;1990年06期
9 辜筠芳;;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对话方式转型——兼议苏格拉底的“助产术”[J];上海教育科研;2009年03期
10 于淼;;怎样进行自我教学视频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英山县一中 黄新柳 冯健;非班主任教师也应会“谈话”[N];黄冈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卫华;协同学习理念指导下的课堂互动设计、分析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巍;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钱逸舟;基于任务的学习环境设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6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16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