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学生行为观察
[Abstract]: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is one of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also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behavior. Student behavior observation is the direct embodiment of students' concern. Students' direct behavior, indirect behavior and behavioral environment are all important objects of observation, and teachers' observation of students' behavior is carried out in the unit of meaning. The unit of meaning is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educational goal, and scientific behavioral observation requires that the behavior be divided into multiple dimensions of the unit of meaning.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
【基金】:全国教育“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专业主义视野下的教师观察行为理论研究”(DHA060125)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5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旭东;;论教师职业的“去理论化”现象[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祝林,王建初,张建荣;工科院校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03期
2 张建;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9期
3 向欣;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师的影响[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31期
4 阮成武;走向共生: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关系的重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周新发,宗琴珍;高校现行教师评价工作中的弊端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余妍霞,周兴国;《科学》课程挑战理科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李瑛;;我国教师发展阶段论及其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许世平;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陈修梅,储红玲;“教学相长”的时代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卓欣莲;;“微格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讲授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莉;;网络对教师和幼儿科学素养提升的研究[A];创新在这里奠基——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汇编[C];2006年
4 何金侠;;主题式校本教研促进体育教师发展的应用与实践[A];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5 龙秀敏;;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杰;以成长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邹玉玲;主体性体育及其课程观探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10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静;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李代丽;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合理性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左林华;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之教师同伴指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孟燕燕;论基于网络文化背景的教师发展[D];河南大学;2008年
5 王秋芳;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6 娄申;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教师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陈艺文;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韦东;中学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亢光斌;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红;试析幼儿园新教师的角色适应[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卫东;《青少年修养》课结合学生行为表现评定成绩的一点做法和体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2年06期
2 张彦孝;金岩;;学力管理的问题及课题[J];外国教育研究;1982年02期
3 F·J·笛凡司泰 ,赵兴中;学习过程的概念和理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竹本;朱怡华;;教育与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1983年03期
5 张琦;王淑英;;《青少年修养》课考试应力求知行统一[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3年05期
6 任宇;学一点教育科学──把教学、教材研究推向新的理论高度[J];大学物理;1984年03期
7 汤发宇;把教材、教学研究推向新的理论高度[J];高等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8 吴明;;把功夫下在“诱掖指导”上[J];湖南教育;1984年06期
9 尹安仁;试论学生行为的控制与调节[J];社会;1985年05期
10 覃清君;高洪亮;;怎样评价学生的行为[J];四川教育;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恒忠;;教师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陆黎萍;;学龄前教师的培训研究[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如陵;;坚持教育创新,走专业化之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冯启美;翟静;;父母教育对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乐翠娣;韩金根;;上海高一化学新教材的特色与教师的适应与发展[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6 许智坚;;龙岩市小学英语教学状况调查报告[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A];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工作经验汇编[C];2004年
8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孙建业;;“以常态课例为载体”开展校本研修,促进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一种基于校本的研修制度的实验介绍[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锋;提高社会科学素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符德新;师范:前路崎岖[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大学校长说教师专业化[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记者 符德新 左益;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完成百分之七十[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刘微 赵建春;研讨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钟秉林;师范大学转型与高师教育走向[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赵显坤;教师要做新课程改革的热情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时伟;专业化视野下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小静;我国高校学生居住社区空间环境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邬春芹;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专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方安;论教师的信息能力及其培养[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望秋;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认证标准的探索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6 吴娴兰;控制与服从:赏罚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小学课堂教学生活片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连莲;关于西方教师专业化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文杰;行为矫正课堂管理模式与初中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灵;杜威教师观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林晓华;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276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276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