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误区及本真探析
[Abstract]:There are many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current "return to the life world" fever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concept of "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is blurred, the goal is vulgarized, and the process is formalized. In order to realize education "returning to the world of life", the premise i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return" and "life world". In order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world of life, we must make it clear that the world of life is the world of human beings, and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generation of people in the present.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return", on the one hand, we must admi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life, on the other hand, we must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life, fully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life,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 to life.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2 晏辉;;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基本方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潘斌;;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4 邹诗鹏;生活世界话语的困限与生存论的自觉[J];教学与研究;2000年05期
5 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5期
6 石中英;教育信仰与教育生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7 李文阁,于召平;生活世界:人的自我生成之域[J];求是学刊;2000年01期
8 姜美玲;回归生活世界——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09期
9 靖国平;论教育与生活的“二重变奏”[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贵;六朝羁旅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勇勤;理查德·胡克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4 时海燕;聆听窗外声音:归返教育原点[D];苏州大学;2009年
5 廖益;大学学科专业评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伍红林;合作教育研究中两类主体间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佑镁;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田莉;校本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于维涛;县域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宇;意义的探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曦;关于见危不助的法理学分析[D];湘潭大学;2009年
2 徐雪平;借助语文教学活动提升高中生幸福感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鸽;为了生命的绽放[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琼;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冯晓艳;美国基础教育领域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得华;一位农村初中校长领导行为的叙事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邱永;论中学幸福教育的实现[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林丽娟;马克思哲学生活观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9 姜志维;陕西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10 卞巍;积极心理在中学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王策三;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关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王策三;教育主体哲学刍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5 刘献君;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文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1年03期
6 吴义昌;中美专家型教师标准及比较[J];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7 钟启泉;“学校知识”与课程标准[J];教育研究;2000年11期
8 丛立新;课程建设的双重任务[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9 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10 宋秋前;;新课程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建军;;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周序;林艺茹;;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评述——兼与《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作者商榷[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2006年08期
3 黄建军;;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03期
4 朱光燕;;“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张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研究综述[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秦涛;;论高校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7 林德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内涵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之批判[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陈秀鸿;;回归生活世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9 刘志红;;当前教育的发展之道[J];职业圈;2007年07期
10 杨国荣;技术社会与生活世界:超越对峙[J];探索与争鸣;199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庆利;;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李伟;;利用VSAT技术 服务远程教育领域[A];2006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报告文集(二)[C];2006年
3 李国甫;;语文教学,如何回归新课标本真?[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胡朝红;刘桂兰;;移动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优势和局限[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刘波;;集中率的演化规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1995年
6 雷红霞;;西方近现代形而上学的转型及其意义[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郭云杰;;在读图时代回归——谈漫画在现代报纸版面中的运用[A];科技期刊办刊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晓升;;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和物化——评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思想的批评[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建琴;;让“品性”教育回归校园[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10 刘麟;;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A];2004年电子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宝凤 李楠明 初忠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N];黑龙江日报;2000年
2 刘业俭;浅析教育领域中的“两张皮”现象[N];重庆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张蕾;做教育领域新一轮改革的先锋[N];湘声报;2009年
4 ;还教育领域一片纯净蓝天[N];检察日报;2005年
5 记者 崔凌云;七年解决教育领域热点难点问题[N];兰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香港记者 汪博天;回归一年增长4%[N];深圳商报;2000年
7 水华(书评人);理解我们的生活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姜蓉;教育领域的SOP实践[N];中国经营报;2009年
9 朝明;千亿投资,能否撑固一间教室[N];青岛日报;2008年
10 ;推进上海教育领域三项工程[N];解放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艳花;突围与回归[D];山东大学;2005年
2 丁立群;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6 张雪彪;船体曲面钢板完全线加热成形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吴远纶;裂缝性油藏射孔完井产能有限元模拟及射孔负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杨礼银;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10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启涛;论中小学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孙娜;有水之源,有本之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4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贺轶玲;友爱:来自德性的声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向阳;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评述[D];苏州大学;2004年
7 牛利华;从生活世界中生成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修峰;试论生活世界视野下的语文教学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39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3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