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还是“变革”——信息技术影响课程的阶段性考察
[Abstract]:After the emergence of information culture,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curriculum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In this new stag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has undergone revolutionary changes, which is essentially the re-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culture. Therefore,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curriculum in this stage can not simply be regarded as a tool, nor is it merely changing the teaching idea and teaching method, but leading to the all-around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苗逢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3 刘成新,李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化解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4 吴晓敏;高新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5期
5 赵颖,郝德永;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J];教育科学;2002年05期
6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7 郭洁敏;信息文化:人类文化发展的新走势[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8 金志远;课程文化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2004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论信息化教学在英美国家概况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张强;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徐芳;浅析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谷陟云;李小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对策[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吴峰;方斌;;大学体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维度和实践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6期
6 周玉滨;付国鑫;宋海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设计与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7 苗逢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杨鄂平,李瑞文;体育教学信息化的时空特征及建构走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8期
9 刘高潮,郑小平,赵永恒;信息技术与天文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形式——WebQuest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孔颖;;浅析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爱兵;;新媒介时代受众:媒介素养、媒体素养和传媒素养教育[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骆丽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陈凌;;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之我见[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何妙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6 陆凤瑾;;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周述璋;刘林;张瑞秋;;信息技术与工程图学教育[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王大磊;共和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飞飞;基于地方文化传承的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可云;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简婕;支持高阶思维发展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赵建华;Web环境下智能协作学习系统构建的理论与方法[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晓慧;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文化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边洪伟;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高松涛;高三化学复习中合作学习应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葛岩;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晓东;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探究教学的策略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朱梅;高中思想政治课浸润式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沈晓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倩;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率[D];苏州大学;2010年
10 魏会廷;高中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自我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2 张义兵;论网络时代教师权威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0年09期
3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4 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5 顾泠沅 ,王洁;以课例为载体引领教师发展[J];人民教育;2003年06期
6 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7 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8 陈向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年01期
9 黄忠敬;课程文化释义:一种分析框架[J];学术探索;2002年01期
10 冯秀琪;徐红彩;;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衍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罗振宇;;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指导下的信息技术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23期
3 李道明;徐胜奇;;现代信息技术用于数学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27期
4 张林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课程的整合[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5 易湛;;浅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0期
6 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04期
7 魏锋;;反思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1期
8 王永波;;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整合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吴晓煜;;浅析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10 王柏松;赵蔚;;浅析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存在的盲目性[J];教育信息化;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创;樊蓉;;信息技术支持下《飞机机电控制》课程教学初探[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谷麦征;费玮;张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与分析[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3 周凤增;;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黄维;;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字化校园——小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崔亚君;;关于《中药商品学》与《中药鉴定学》整合的商榷[A];中国商品学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商品学发展与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樊勤攀;;论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7 毕波;;把握网络特点 革新数学教学[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江秀伟;;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育信息[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马江;;初探四川省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10 秦尊文;;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整合与发展前景[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刚;教育信息化九路并进[N];天津日报;2004年
2 高敬杰邋杨晓斌;万荣“信息技术大篷车”送教下乡[N];山西日报;2007年
3 彭超;推广信息化应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N];人民邮电;2005年
4 邱世明 (作者为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信息技术:电力节能的好帮手[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5 束洪福;重视信息技术在节能环保中的应用[N];科技日报;2008年
6 刘静;信息技术应用全国竞赛技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8年
7 尚俊毅;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缘何滞后于民用领域[N];中国国防报;2005年
8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 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张琪;振兴老工业基地 信息技术大有可为[N];中国电子报;2006年
9 孙洁;第四届两岸三院信息技术应用与交流研讨会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山东 宋修银;强化农村信息技术应用 实现城乡教育跨越发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宝和;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饶钢;我国教育电视台发展模式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谢辉;组织隐性知识整合及扩散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聂晶;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曹毅;金融控股公司的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安定;西部中小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吴晓;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D];东南大学;2002年
10 刘军;阶层文化的冲突与整合[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红玉;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宏伟;中学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高文举;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守勤;信息技术与市场营销课程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佘岚;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生物课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构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可;XW集团乳业并购战略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7 谢燕鹏;论预期违约规则与不安抗辩权之立法整合[D];吉林大学;2006年
8 陈晓云;课程价值观与高校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安媛媛;卫生立法与生态环境理念[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杨勇;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40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34054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