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综析余家菊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9-03-13 11:43
【摘要】:余家菊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贡献甚多,其留世文字中有关教育论述达数百万言,且其论评的领域颇为广泛。在教育主权的维护上,他率先提出"收回教育权",推动了近代中国对教会教育的接收;在教育领地的开拓上,他最早呼吁重视乡村教育,促成了近代乡村教育思潮的形成和乡村教育运动的兴起;在教育发展的层级上,他极为注重义务教育,全面阐析了在以农为主贫穷落后的中国应该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育普及。
[Abstract]:Yu Jiaju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education in China. He has millions of words on education in his left world, and he has a wide range of fields of comment. In the maintenance of educational sovereignty, he took the lead in proposing "reclaiming the right to education", which promoted the reception of church education in modern 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rritory, he first called for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education,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rural education trend of thought and the rise of rural education movement. At the leve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explains how to achieve the true populariza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where agriculture is the main source of poverty and backwardnes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0-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春德;中国首次留美学生的派遣和斗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2 霍益萍;;论蔡元培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J];人民教育;1980年02期

3 唐龙圭;沙裕忠;;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J];江苏教育;1980年08期

4 李宁;周恩珍;;恽代英在江苏的足迹[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5 何国华;黄遵宪的教育思想和实践[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6 程合印;清末维新派的“开民智”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6期

7 侯振彤;试论天津近代教育的开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8 张红;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9 谭华;;近代体育运动在四川的初期传播[J];四川体育科学;1982年Z1期

10 陈乃林;蔡霖村;;论张謇的教育思想[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张宝敏 通讯员 韩宝志 李丹;天津大学度过105年华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张强;建设有特色一流大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3 来新夏;严修与《严修日记》[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晓方;百年应答张之洞[N];湖北日报;2003年

5 章开沅;教会大学在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施宣圆;中国近代教育的“领跑者”[N];文汇报;2004年

7 通讯员 李莎莎;格尔木市与天津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N];青海日报;2009年

8 史轩;短暂而辉煌的国学研究院[N];新清华;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闻洁;余家菊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39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39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