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行为问题影响的对照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life skills education in school to reduce the behavior problem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China. Methods: 621 students in 9 classes were selected from two primary schools in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In one school, three class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intervention group (208 students). The other three classes were internal control group (209 students) and the other three classes were external control group (204 students). Stud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26 hours of school life skills education and 5 hours of training for their parents. Before,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half a year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as followed up, Rutter children's behavioral parents and teacher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1) after intervention, the positive rates of total family behavior, antisocial behavior (A behavior) and neurotic behavior (N behavio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11.2%, 3.6% and 6.1%, respectively. Except for N behavior, i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19.4%, 5.6% and 6.1%) and the control group (18.9%, 8.9% and 5.3%). At the follow-up, the detection rat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three problem intervention groups (10.2%, 2.5% and 3.6%) were sti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group (17.2%, 6.8% and 6.8%) and the external control group (17.8%). 7.8% and 6.7%). (2) after intervention, the total school behavior and A behavior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5.3% and 4.3%, respectively. I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group (10.1% and 7.7%) and the external control group (14.9% and 12.4%, both P0.05). During the follow-up, the detection rate of the above problem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2.9% and 2.4%) was still lower than that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group (10.2% and 9.7%) and the external control group (11.3% and 10.3%, both P0.05). Conclusion: the life skills education in school can reduce the behavior problems, especially the antisocial behavior, in the family and school environment of the third grade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After half a year of follow-up, the effect was maintaine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河北省秦皇岛市教育局
【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04-468)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Y0204003040831) 科技部攻关项目(2004BA720A20)基金资助~~
【分类号】:G625.5;G4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凯,叶广俊;学校生活技能教育在预防儿童青少年吸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5期
2 陈晶琦,张立华,刘英;生活技能培训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3期
3 周凯 ,叶广俊;生活技能教育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延祜;翟静;刘金同;陈修哲;;初中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年02期
2 钟天平,郑宏坚,朱荣;癌症放疗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的对照研究[J];广东医学;2003年01期
3 王雁;齐建国;;高等师范院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及课程设置[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鞠小莉;臧渝梨;刘文;陈新霞;娄凤兰;;青少年健康与发展课程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年02期
5 黄海杰;;某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04期
6 许国峰;刘洪庆;崔可贵;;大学生与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的比较研究[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7 俞颖;高晶蓉;;试述青少年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年04期
8 刘欣欣;;中学生生活技能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9 孟欣征;卫根泉;;论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与教育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6年02期
10 陈淑菊;大学生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晶琦;;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高秀君;王芳芳;;初中学习成绩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干预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涂晓雯;上海市郊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和服务的长期效果与可持续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廖巍;海南省基层地区中小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效果评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子;健商理论: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D];苏州大学;2010年
2 高秀君;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3 石文山;实践 智慧与健康[D];扬州大学;2004年
4 刘玉梅;中国高校元认知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D];中南大学;2003年
5 左祥;师范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参与式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董晓倩;当代大学生心理耐挫力状况调查与对策探讨[D];郑州大学;2005年
7 张郝鹏;云南省预防和控制中学生吸烟项目过程评价[D];昆明医学院;2005年
8 孙波;以“健商”理念为依托,探求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覃思;珠海、恩施两地中学生人际间暴力发生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吴少怡;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和人格因素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晶琦,叶广俊;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研究[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1997年02期
2 陈晶琦,杨蓓,张伟,李祥平;中专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1997年05期
3 陈晶琦,王嘉,孙江平;北京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1期
4 陈晶琦,孙江平,荣文,吴敏英;沈阳市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影响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文;丁志红;;大学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初探[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7期
2 姜红英;李佑兴;刘伟新;;小学生地震知识及避震技巧干预的即时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12期
3 柳海;李秀;;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04期
4 何梅;;积极心理干预对大学生逆商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9期
5 刘敏岚;;以自信心为主题的发展性班级心理辅导实验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年02期
6 蔡乐农;杨浩杰;高路;杨燕华;金晓艳;魏挺;卢媛媛;牛灵芝;闫伟艺;;某理工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干预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12期
7 谢仁桃;;同伴教育防控中学生校园伤害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4期
8 方华;江剑平;;福建某女子高校学生性态度及其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12期
9 高玉萍;赵乐东;;健康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改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08期
10 尚云;李辉;;班级经营消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君;孙要武;蒋勇;王敏;;4~6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环境与饮食危险因素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吕冠明;刘晓瑛;;苏州市某社区外来人口家庭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3 何卫东;徐静;熊奎志;;妇女生殖健康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4 刘凯国;;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学生的亲子冲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龚玲;张嵘;谷政;张建;禄秀兰;吴俊;;重庆市9起学生食物中毒情况分析与对策[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石安萍;李燕;刘锦桃;李玉萍;;云南五个民族地区儿童行为问题及家长教养态度分析[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汪毅;王玉凤;;社会技能训练为主的干预模式对儿童行为问题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陶友红;;培养自信心,促进英语教学[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代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与体育锻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10 范圣眉;;我校图书馆如何培养学生助理管理员[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军;如果学校有错 学生有权说不[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面带微笑的知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翟召博;对学生分等的质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网笑 吴铭 任玲 言路 小东;教师失去了“师道尊严”,是谁的错?[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5 冯梅(作者单位系长沙市十一中);精彩亮相[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6 冯梅;浅议“高三现象”[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陈琳;校园内的性侵害:我们如何防范[N];法制日报;2002年
8 晓颂;解除学生心灵困惑[N];光明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翟红苓;从招聘会热看学生考证[N];华夏时报;2002年
10 程树吾 王新海 晁怀志;保护中小学生隐私权[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焕灵;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纠纷及其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慧斌;南朝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黄黎明;知识教学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李艺敏;我为什么不如他[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冉擘力;p27基因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p27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干预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6 贾丽红;氟致大鼠肝、肾细胞损伤机制及抗氧化营养素的干预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廖巍;海南省基层地区中小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效果评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8 钱春荣;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效果评价[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9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峥;七年级《地理》双语教学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质中的作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易兴华;小学古诗自主阅读及素养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俊玲;高校与学生行政法律关系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杨喜凤;论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智力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5 滕玉英;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学习评价[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程昭伦;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张少辉;我国高职教育学生职业指导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岳丽娜;Web2.0代表性软件支持下的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云;云南省高等职业学院性伦理教育的初步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柳广云;关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思考[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39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39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