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教师激励机制建构的路径选择和制度保障
[Abstract]:The enthusiasm of teachers is the fundamental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re are many restrictive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centive mechanism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ncentive mechanism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must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s.
【作者单位】: 山东省菏泽市教育局
【分类号】:G5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阳钧;亚太地区人口数字(1970——1979)[J];人口学刊;1981年01期
2 骆克任;;1980年世界人口资料[J];西北人口;1981年01期
3 辛勤;;世界人口统计事项和统计数字[J];西北人口;1981年04期
4 顾鉴塘;孟加拉国的人口特点及其对策[J];人口与经济;1983年06期
5 赵万荣;发展学生扩散思维举谈[J];安徽教育;1985年11期
6 宗和式;发挥沿海老基地作用与地区间经济技术协作[J];社会科学;1985年10期
7 苏润余;1984年世界人口资料表[J];西北人口;1985年01期
8 查尔斯·H·肯尼迪;王士录;;从招聘文官的名额分配制看巴基斯坦的民族政策[J];世界民族;1985年03期
9 夏振坤,廖丹清,陈文科,王凤鹤;县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J];江汉论坛;1986年08期
10 胡焕庸;胡崇庆;;今后120年内世界各国的人口演变——介绍一个科学的乐观的测算方案[J];人文地理;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汉卿;;我国医疗器械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研究[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蒋雪梅;李远征;;浅静脉套管留置针在某地区未普及的原因及普及方法的探讨[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李宝安;张耀华;王永珍;姜红;周敏茹;;平原与高原不同环境影响下的经济特征比较研究[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4 王旺;;欠发达地区的金融发展问题[A];新世纪 新思考[C];1999年
5 汤茂林;晏辉;周成前;汤和银;;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以苏北地区为例[A];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九十周年学术会议文集[C];1999年
6 王景文;张良铭;;陕西经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7 单德启;赵之枫;;中国民居学术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8 蒋建平;;实施国家“大豆行动计划”的宏观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9 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课题组;廖令谋;李渭琪;;欠发达地区建设银行国际业务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3年度)[C];1993年
10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吉林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对策研究[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四)[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焦新;增强推进教育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李依依;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N];科技日报;2002年
3 庞丽娟;深化高教改革的几点思考[N];人民日报;2003年
4 北京顺义区第九中学 李立平;耐久跑教学八法[N];中国体育报;2004年
5 王丽英;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效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上海交通大学 吴旦;延期分配:教师激励的新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记者 郑亚伟;扎实推进“四二工程” 为丽水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N];丽水日报;2006年
8 ;李沧努力缩小教育的南北差距[N];青岛日报;2006年
9 张文军 作者单位 靖远县北湾中学;课堂教学中的艺术[N];白银日报;2007年
10 秦安县西川学区孙咀小学 齐仲喜;实现自主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N];天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慈孙;欠发达地区税费改革及理财治税策略论[D];厦门大学;2001年
2 彭建强;论我国农村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丁巨涛;技术创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李建华;中国转型期的区域经济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魏勇;我国欠发达省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郝模;我国农村卫生发展的关键问题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娄洪;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基础设施投资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2年
8 肖慈方;中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李廷勇;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测度与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10 吴晓军;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星耀;河南报业经济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2 周纪昌;西部大开发的金融支持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3 李正龙;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亚君;论现代远程教育在欠发达地区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芸;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状况与治理结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6 朱金玲;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7 郑琴琴;加入WTO与提升我国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8 欧向军;宁夏中南部地区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于苏建;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地域过程的选择与开发区的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红亮;西部大开发与相关宏观调控法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本文编号:2444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44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