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职业倦怠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9-06-21 08:58
【摘要】:职业倦怠是教师职业中一个常见的现象,多数教师由于忙于教学,很少去关注它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职业倦怠造成教师情绪衰竭进、去人性化、使他们自我效能感降低、严重者发展成为生理或心理疾病,他们对教师专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加以分析,以加深认识和理解。
[Abstract]:Job burnou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eachers' profession. Most teachers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its influence on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ecause they are busy with teaching. Job burnout causes teachers' emotional exhaustion, dehumanization, reduces their sense of self-efficacy, and seriously develops into physical or psychological diseases, which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it theoretically in order to deepen understanding and understanding.
【作者单位】: 文山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董连忠,刘俐;关于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王成义;教师职业倦怠理论模型及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11期

3 黄赐英;;职业倦怠: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08期

4 武晓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根源及应对[J];职业与健康;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玉印;郑思亭;;新升本院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姚爱武;;高校女性馆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举措[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3 张晓丹;林妙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工作倦怠现状分析及应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2期

4 徐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5 李玉华;魏健;;入职适应阶段教师心理解读——两位小学教师成长的质性研究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6期

6 郭建;;刍议教师的职业倦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7 安剑群;赵永峰;;广东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左瑞勇;;关注升格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年02期

9 朱晓颖;;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0期

10 刘玎,卢宁;中学教师A型行为与疲劳及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韶荣;职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阎旭光;美国中小学教师工作士气激励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晓英;北华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史云静;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弛;关于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现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孝川;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压力的原因分析和缓解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素华;江西省高等职业院校女教师职业倦怠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梅;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成翠;创新型中学化学教师的职前培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建波;高中教师职业压力、职业倦怠及离职倾向之间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华鸿;培养高素质中学英语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9期

2 刘晓明;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与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3 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年01期

4 李江霞;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尔斯·罗登伯格,章冠芳;工程博士学位——培养21世纪工程师的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2 ;在调整改革中加速发展高等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03期

3 张金才;;论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J];甘肃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4 陈雪玲;;苏联高等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几个问题[J];国际观察;1983年04期

5 徐怀成;蓬勃发展的职业教育[J];四川教育;1985年09期

6 梁金城;;调整服务方向 增强专业活力——我院矿产地质勘查专业发展的形势和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1985年02期

7 ;提高教育质量 赢得社会信誉[J];天津教育;1985年01期

8 薛珊荣;毕业生追踪调查谈[J];中国远程教育;1986年06期

9 李无为;校医队伍建设亟待加强[J];中国学校卫生;1986年01期

10 ;省教育厅召开职业中学工作汇报研究会 职业中学要着重巩固提高适当发展[J];四川教育;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武平;熊文渊;陈念湄;孙艳平;常雁军;赵志霞;郭羽佳;杜蓉;;推广应用静脉置管技术的作法与成效[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程五凤;史奎雄;;医学营养专业教育雏议[A];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3 韦纯义;;《眼底病杂志》紧紧把握专业发展的新动向[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C];1993年

4 王浩基;;提高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工作中的作用(摘要)[A];新疆医学工程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1998年

5 王一公;;陕西省电加工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A];第四届全国电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3年

6 徐仑;;儿科急救人才培养设想与实施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7 孔宪立;石振明;胡德富;陈建锋;;工程地质专业发展及其岩土工程方向[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魏花萍;熊德宝;;护生实习期间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孙曙光;王静;徐能武;程大胜;王良喜;毛学飞;;400例严重烧伤救治的临床研究总结[A];中华医学会第六届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10 刘维良;马庆霞;;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川;眼睛向内看 注重学理论[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唐晓杰 本报记者 李曜明;对中小学校长的新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于华;IBM:与员工一起“淘金”[N];中国企业报;2000年

4 林海川;将增员进行到底[N];中国保险报;2001年

5 项志明 张广苏;炮兵学院 南京分院 火炮教学模拟化[N];解放军报;2001年

6 崔谨;联想:没有天花板的舞台[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苏婷;小学教师如何走上研究之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区校本课程研讨会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胡慧平;全面开发员工潜能[N];国际金融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邱红松;初中几何课堂教学过程重构与视频案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青萍;解读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赵海涛;基于问题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荣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张波;数学专业师范生的实体性知识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3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邵雅利;新手—熟手—专家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潘颖;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宜兰;顾巧英“教活学活”思想与教学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艺泉;美国专业发展学校探析[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海凡;初任教师的入职引导制度:以日英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田爱丽;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03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03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