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互动——自主建构”教学模式理论研究
[Abstract]:After nearly three decades of reform and exploration, the teacher's view of education has a substantial breakthrough, and the mode of education also has a fundamental change. but the classroom teaching
【作者单位】: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群体互动-自主建构’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DHB010631,结题证书号:0137)的主要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展画;发展性、动态性、多样性——对教育的重新理解[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2 鲁洁;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J];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3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雄;;重建课堂教学评价观[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07期
2 朱桂琴;;论课程意识观照下的教学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0期
3 李政云,欧阳河;从教育类型划分谈职业教育本质[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04期
4 肖化移,胡小桃;个人就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作为[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10期
5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解筱杉,于红艳;生活德育: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赵必华;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韩久建;;课堂互动活动有效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孙丽娟;;艺术设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逻辑[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涛;肖平;;人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深入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崔伟奇;;论创新教育的“通识”基础——以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为目标[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常志华;潘彦;;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魏良婷;;对“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理解与分析[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7 陈穆;;对“绿色校园”理念的定位及教育环境创设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8 秦久玲;;小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左崇良;;和谐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A];和谐高考 阳光招生——《高校招生》杂志理论研究专辑[C];2006年
10 高丽萍;;基于“三环一场”教学模式的《开放英语1》导学探讨[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郅庭瑾;为何而教[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琰焱;网络影响下的高校德育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么加利;走向复杂:教育视角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静;一位初中语文教师个人教育观念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史曼莉;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审视[D];湖南大学;2007年
3 谢晓军;校本课程价值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蔡军连;高中信息技术课角色扮演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郝萍瑞;人类发展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杨玉东;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培训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洪兵;论中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范丹红;女生教育的病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马志成;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2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涛;;初中生不同教材体育课社会互动过程与教材互动指数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1988年04期
2 项葵;;群体理论在社会化分析中的运用[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王志成;;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性冲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4 章劲松;体育群体是体育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必然途径[J];福建体育科技;1994年Z1期
5 ;教育文摘[J];青海教育;1994年04期
6 周小兵;情景和情景教学[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4年02期
7 章劲松;体育群体中个体角色的社会化[J];社会学研究;1995年04期
8 曲海力;浅析“角色效应”与体育教学[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9 杨明山,卢金旺,赵秀鸿;谈初中数学建构中的思维调整方式[J];数学教育学报;1997年01期
10 肖川;论教育的人类学基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光国;张善继;;构建学校素质教育机制实验研究[A];新世纪优秀学术成果评选暨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董永祥;金韩英;;“原点聚合-反馈回路”式动态健心教育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张春华;李安民;;中老年武术健身群体的互动作用剖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罗届中;;化学学习策略教学初论[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5 彭丽;;改变教学行为 促进素质教育[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6 余宪;;现代教育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科“欣赏型德育教学模式”建构研究[A];天津市继续教育优秀论文集[C];2004年
8 刘怡君;唐锡晋;李增惠;;对香山科学会议跨学科研讨的一种初步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谢国平;孟庆茂;;普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成英;汤东亮;;生成不设防,也须费思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建华;让德育成为最美丽的风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通讯员 江喜标 本报记者 王劲松;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面貌[N];光明日报;2002年
3 北京市翠薇小学校长 田志刚;“以人为本”: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王保良 龚晓会;用新理念打造高校德育亮点[N];光明日报;2003年
5 王平 刘守古 陈昱 詹国祥;突破传统瓶颈 建立公共体育自主建构课程模式[N];光明日报;2003年
6 耿银平;德育新模式:生存训练[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王春华;如何对新员工入职培训(上)[N];中国纺织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符德新;校长培训:面孔悄悄在改变[N];中国教育报;2004年
9 记者 朱振岳 唐景莉;浙工大推行流动辅导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廖文胜;道德的本质在于价值引导[N];重庆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有升;被规限的“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和;个性课程:本体论追问[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2 余霞;鄂西土家族哭嫁歌的角色转换功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敏;对话型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云萍;新世纪语文美育的战略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侯明忠;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易三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传播学原理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梅波;对“探究教学”的追问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夏明慧;建构性语文阅读教学法探索及策略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淼;旅游群体规模与旅游体验质量:针对旅游群体成员间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05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0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