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中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探讨
【图文】:
要是面向中小学教师,目前,,而且关注的更多的是教师如习技术也大部分都是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养略显不足。特别要注意信息程,并不是一时突击的任务。式期在《中国远程教育》上《信中指出,通过四个方面来培观念的培养;把现代信息技育各级行政部门应建立和完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4]。在2003年8月出版《信息技术提到: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自学习。那么如何进行终身学反思;二是校本教育;三是外部环境的支持下,组织教师参和“学科渗透教学实践,在这两活动中促使教师之间展开深入的动次序,使得高校教师信息素养下图 1 所示[7]:在这个模式中有合”的教师培训;“学科渗透”的外部环境。其中,教师之间的合师培训和“学科渗透”的教学实主要有三个环节需要我们考虑:师培训;二是实施“学科渗透”的外部环境支持。1 “长短结合”的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一个有着良好前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训就是由多个教育专家(包括本评价与教师培训”小组深入到具情况,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训。
【作者单位】: 皖西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皖西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基金】:皖西学院应用研究项目“皖西学院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其培养研究(项目编号:WXSY0511)” 教改项目“多媒体教学实践模式与效果评价研究(项目编号:05JY13)”
【分类号】:G4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肖红艳,张小莉;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05期
2 祝智庭,李宁;英特尔未来教育:面向信息化教育的教师培训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东升;;依托电大构建社区教育的优势及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王小艳;;Intel未来教育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启示[J];才智;2011年27期
3 朱华琴;创新教育与教师的信息素养[J];沧桑;2004年04期
4 齐运锋;朱庆峰;;信息化社会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何柚洁;;论教育信息化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新要求[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6期
6 齐运锋;;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素质[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7 陈萍;浅谈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与信息素养的培养[J];福建电脑;2005年05期
8 龙世发;;案例教学在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1年15期
9 范海荣,范宏伟;论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J];河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顾小清;宋雪莲;张宝辉;;体验式远程培训中的学习支持设计——来自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经验[J];开放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一春;高校教师ET能力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郝兆杰;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晓玲;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现状与应对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薇;应用型课题研究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知识向信息化教学能力迁移的设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盛明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淑艳;甘肃省城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春燕;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素养观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肖红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的教学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唐宓;楚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情况调查研究报告[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施勇;论信息化社会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及其培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范媛媛;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和设计[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熊频;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岚;知识经济时代与教师的信息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3 杨晓光,陈文勇;信息素养和信息素养人[J];中国信息导报;199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霏嫣;;基于图书馆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张淑芳;;浅谈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以英语报刊阅读课为例[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3 王莹;谢百治;李冰;;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及实施途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4 姜春玲;谭静芳;;高校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讨[J];继续教育;2009年11期
5 孙庆华;包芳勋;侯若荣;;高校教师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定位及实施建议[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曹志梅;廉清;;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徐州师范大学为例[J];现代情报;2007年11期
7 高墅;;加强信息教育 提高教师素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09期
8 叶卫树;;WTO背景下高校师资培养模式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20期
9 袁晓静;;高校师生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与培养机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方江;罗德良;邱明辉;;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思考——以海军院校为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厉;;我国高校教师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邢丽刃;于翔;徐博;;推进高校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3 周明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多层次群模糊综合决策方法[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4 王玉s
本文编号:2532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3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