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新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分类号】:B84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2 王建中,汪群;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铭怡,姚萍,李丽敏;父母的信念对其子女信念影响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2 李祚山,唐加祥,赵楠;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春霞;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4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刘琳,孟群,詹来英,岳淑英;社交恐惧症患者防御方式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4年01期
7 朱李婷,刘远亮;大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等因素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李占江,王极盛;EMBU在城市中学生试用初步修订报告[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年02期
9 王艳玲,祖海芹,周萍,李剑;父母教养方式与高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10 高华,吕锋 ,韩帮海 ,朱孔香 ,梁家国;神经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促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许碧云;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邢玉凤;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白丽英;畲族家庭环境状况及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红;中小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焦虑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人格之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赛兰;罪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罪错类型之间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雪凌;城市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欺负行为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程涛;大学生认知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赵汗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10 刘大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津萼,宋燕华,张艾琳;父母养育方式问卷试用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2期
2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亚娟;梁宝勇;;无条件自我接纳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2 高淑会;贾新艳;;医学生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11期
3 肖燕秋;姚仁斌;李志刚;;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4 庞英;洪炜;赵楠;印江;;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在社会支持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年03期
5 王文琦;;高职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疏导[J];机械职业教育;2011年09期
6 陈高尚;朱军礼;陈坤;;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8期
7 马喜亭;;大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例心理剖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9期
8 陈菁;静怡;;周末抑郁症“盯”上留守女士[J];大众心理学;2003年06期
9 刘向阳;关素珍;郑平;葛华;刘继文;;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10 党峥峥;;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立芬;;中学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A];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获奖论文选萃[C];1999年
2 余微微;周颖;柯晓燕;邓慧华;陆祖宏;;育儿压力与人格特质对母亲抑郁情绪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赵晶;李寿欣;;抑郁问卷与抑郁反应方式问卷的修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徐雁玲;;一例抑郁情绪个案[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郭莉;;青年女性抑郁情绪咨询报告[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付亚亚;郑晓边;;基于“应激-易感”模式下的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子的调查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张红;陈传锋;严建雯;;老年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春莉;廖凤林;;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曹静;;大学生抑郁个体的注意负性偏向[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曹筱燕;陈楚侨;宗纪刚;史艳芳;王玉娜;;大学生抑郁情绪与应对灵活性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熙;专家研究称抑郁者更有创造力[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抑郁情绪怎么办?[N];健康时报;2005年
3 凤鸣;正确地应对抑郁情绪[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4 杨锋;高三生,,及早摆脱抑郁情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5 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 柏晓利;了解你的“心病”[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精神卫生不容忽视的公益角落[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主持人本报记者 谭克扬;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N];湖南日报;2004年
8 罗中云;沉思恶化抑郁情绪[N];北京科技报;2007年
9 刘敏 记者 邓晓洪;外国专家助力我市灾后心理重建[N];成都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鞠红梅;救心[N];哈尔滨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一波;抑郁个体情绪认知机制及干预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姜峰;大学生团体心理干预的实验流行病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魏义梅;大学生抑郁的心理社会机制及认知应对干预[D];吉林大学;2007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刘明矾;情绪负启动效应的双重机制[D];中南大学;2007年
6 凌宇;青少年抑郁症状的易感性—应激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罗鸣春;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胡宓;社会联系、社会支持与农村老年人情绪问题相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文霞;中学生自豪感、外显自尊及抑郁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晓晶;青年抑郁个体自传体记忆的过度概括化特点及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3 蒋娟;抑郁情绪个体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相互作用的ERP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4 刘小溶;初一学生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涛;在押男性服刑人员抑郁情绪调查及认知干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马s
本文编号:25443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4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