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习性改造问题思考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分类号】:G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启亮;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J];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卢乃桂,操太圣;论教师的内在改变与外在支持[J];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3 操太圣,卢乃桂;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孔珍;;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9期
2 王有升;论现代学校的体制建构[J];教育学报;2005年02期
3 丁建洋;高校学生社团对学生个体发展价值的研究[J];云南教育;2003年30期
4 石筠_",刘捷;变革中成长:高中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2期
5 黎琼锋;;教师合作:从教学分享到专业自律[J];教学与管理;2006年31期
6 白明亮;文化的教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10期
7 卜玉华;教师教育及其研究何去何从——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展开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1期
8 张广武,许立新,张广成;《美国国家教师专业教学标准》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06期
9 李建年;;舍恩“反思性教学”理论述略[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吴冬梅 ,俞启定 ,于述胜;何谓“新教育中国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春花;;教师文化:教师专业成长之应有视角[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春宝;刘亚辉;杨灿荣;李军;曹军;;由学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引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3 王希亮;;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素质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2 胡亮;产权抑或其它[D];上海大学;2007年
3 尤游;社会转型期大众传媒在农村社区的角色分析[D];上海大学;2006年
4 聂家昕;山神崇拜与村落社会认同[D];上海大学;2007年
5 黄伟;返回艺术的生存之源[D];四川大学;2006年
6 邓玮;法律场域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6年
7 陈彬;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D];上海大学;2007年
8 梁昭;民歌传唱与文化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9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代建军;论我国当前中小学课程运作机制的转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合作[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欣研;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张毅琛;在华侨大学实施“一元主导、多元交融”的音乐教育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何秀琼;福清市第三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吴薇薇;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教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容鹰;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师生互动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君芳;《历史与社会》学生学习状况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洪鲁鲁;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教师实践智慧探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9 管月飞;论生态课堂及其构建[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胡耀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社会学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甫全;大课程论初探——兼论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05期
2 卢乃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国内地和香港教师的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久成;新课程实施与数学教师发展[J];江苏教育;2002年22期
2 洪发林 ,赵彦;新课程实施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辽宁教育;2002年10期
3 梁继武;中小学如何实施新课程[J];宁夏教育;2002年09期
4 洪发林;试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和要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年03期
5 洪发林;试论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点和要求[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2年02期
6 谢祖良;关于音美学科新课程实施的若干探索与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09期
7 李建平;;离开了真实的课堂,教育研究将没有任何价值 新课程:拒绝表演课[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年05期
8 周勇;李玉;;新课程实验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2年Z1期
9 郭文政;;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定位[J];教育科研论坛;2002年Z1期
10 洪建忠;;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与几点思考——兼小议语文课改实验的体会[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丽萍;;走进新课程——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感受[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王玉龙;徐红;;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认清的十个关系[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宝珠;;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情况调查[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鞠锡田;;由学习型教师起步 向科研型教师迈进[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陈佼;;优化非实验区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环境[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6 王玉龙;;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正确树立“五观”[A];第六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钱颖;;不会过去的“秩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孙颖香;;浅谈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谭小华;常芸;麦伟娟;丁革兵;欧燕玲;余慧文;李南萍;吴琦;张经纬;马文龙;;开展“我与化学”活动,促进新课程实施──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促进新课程实施的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10 汪新太;;地理新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庆 本报特约记者 苏雁;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N];光明日报;2001年
2 赵绪清;浅谈教师培训方法[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3 马云鹏 唐丽芳;新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N];光明日报;2002年
4 ;师范教育改革与课改并肩前行[N];辽宁日报;2002年
5 王永飞;课改也需家长参与[N];辽宁日报;2002年
6 许思文;让“死”教案活过来[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舒文;家庭如何参与新课程实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马卫东;面对新课程——历史课教师的四种缺失[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刘可钦;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行为要求[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记者 张真弼;湖北百名实验小学校长提出 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管理新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翌;教师信念:学校教育中的“幽灵”[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晶菁;陕西省高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新课程实施适应性的调查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韩萍;青海东部地区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状况调查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毛雪梅;我区蒙古族初级中学新课程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龚阳春;新课程实施下的学校管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袁洁;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及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马翔中;科学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初云宝;新课程实施中初中教师教学适应性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黄必超;农村贫困地区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之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郑一丹;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过程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喜华;新课程实施下的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45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4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