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消极影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飞;;网络时代中的体育院校党建工作[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3期
2 张海艳;朱好杰;;论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办公自动化;2008年10期
3 马爽;庞雅莉;侯鹏;;用“以人为本”精神统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秦莉红;;高校青年教师执教能力提高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廖建梅;;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徐绍文;南丁;滕颖俏;高杨;于开爽;;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0年05期
7 王自贵;;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与模式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8 代金平;郝烨;;高校红色网站建设的调查分析——以参加第三届“高校百佳网站”评选活动的思政类网站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周洪英,孙崇勇;网络、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关系思考[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林绍森;李晓兰;;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与网络行为发展探究[J];时代教育;201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吴玉荣;互联网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5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文;信息网络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锋;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朱镜秋;网络对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国超;党建工作网络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杰;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莉莉;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运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柯江锋;大学生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斌;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应用与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田和军;微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夕彪;;论高校大学生绿色网络环境的营造[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年05期
2 樊迎光;;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09年14期
3 胡继东;网络文化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年03期
4 洪拓夷;网络文化产生的基础[J];现代情报;2003年10期
5 张国祥;高校校园网与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及策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王春燕;;网络文化——一种新的生存方式[J];记者摇篮;2004年02期
7 段玉玲;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管理刍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2期
8 郭昭如;;透视“网络文化”[J];上海信息化;2006年11期
9 宋元林;;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J];天津政协公报;2009年04期
10 宣航;;谈计算机网络文化对社会的影响[J];成才之路;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再泉;赵癸萍;;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传鸿;;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教学因素分析及对策初探——从抑制学生厌学角度谈高职教育特色[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黎广彬;;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艾寿贵;龙蛰渊;;浅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武瑞;张洪友;;关于高职学生《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6 卢勇威;;高职学生工学结合 实行“双考核”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刘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对策[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艳;;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困扰的原因初探[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何一澜;;例析高职学生的需要结构特点与发展趋势[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甘东;赵必华;;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态度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建;依托首都环境 打造网络文化产业中心[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甘雯;网络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N];吉林日报;2002年
3 宋元林;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9年
4 陶文;“绿坝”作用值得肯定 不良网络文化还应治本[N];中国改革报;2009年
5 吴克明;网络文化视角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N];组织人事报;2009年
6 杭州市网络文化协会;文明办网 文明用网[N];杭州日报;2010年
7 首席记者 钟蕾;“红色网络文化工程”启动[N];鞍山日报;2010年
8 陶敦普;网络文化产业将获政策扶持[N];东莞日报;2009年
9 夏向勇;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前瞻[N];北京科技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姜小伟;一网连天下 妙笔颂航天[N];中国航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井;我国网民对网络文化价值体系的态度适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唐智松;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万峰;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伦理道德影响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桂茹;先锋与暧昧[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8 齐先朴;论增强党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墨;网络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闫勇;网络文化的勃兴与嬗变[D];郑州大学;2002年
4 郝一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网络文化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盛斌;基于网络文化视角的SNS网站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周杰文;网络文化对军校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叶嘉颖;社交网络文化探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凡刚;网络文化与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秦媛;网络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薛世忠;网络文化下青少年德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714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57146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