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历次教育方针变革及评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钱俊瑞;;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下)[J];人民教育;1950年02期
2 何光全,廖其发;20世纪80年代我国教育方针变革的成就与失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杜环欢;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模式建构——毛泽东、邓小平思想比较[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叶昌友;毛泽东、刘少奇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若干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李继武;张良宝;;我军的战斗精神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在联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钱正武;杨吉华;;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及其实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杨阳;;浅析矛盾与社会主义改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3期
7 钟苏雨;;从梅女士到林道静: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成长”轨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8 吴兆雪;葛张洋;;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王延涛;;洪仁s暤木盟枷隱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耿劲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新人理论与实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梁婷;杨义行;;意识形态论文学理论在20世纪中国的流变及其影响[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梁星亮;;论毛泽东的文化创新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赵伟;;马克思主义城乡经济关系论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追溯[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8 李刚;肖小龙;;区域经济新发展观及其政治经济学释义初探[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9 王冬明;邹丽姝;王洪伟;;基于GIS的长春市中小学校服务区空间布局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曙;不对称的社会实验——论“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孔伟;信息技术视域中的社会生产方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谢玉华;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钱俊君;权力之善[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戴敏敏;中国地方政府转型的新政治经济学解释——上海经验与范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熊吉峰;转轨期我国小农经济改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卢希望;执政党的社会整合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景超;建国初期苏联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内容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改革研究(1949-1956)[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3 李明;建国60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云助;建国以来党的教育方针的演变及其启示[D];安庆师范学院;2011年
5 欧健;新中国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反思[D];河南大学;2001年
6 朱幺武;论制度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身余;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府整合机制重塑[D];湘潭大学;2001年
8 何英桥;邓小平公平与效率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薄运玲;试论建国后十七年河南农村的社会教育[D];河南大学;2002年
10 赵彬;近代烟台城乡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檀传宝;功利主义:中国德育的症候群之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03期
2 成有信;试论教育方针的根本性转变——兼论两个教育理论在转变中的作用[J];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3 黎安琪,严陵;教育与发展——宏观关系与微观文化(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奎英;;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与机制变革[J];考试研究;2011年02期
2 武毅英;;催生知识经济是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J];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05期
3 徐志啸;《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引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8年03期
4 柯岑;培养青年人才是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5 谢笑莲;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变革与策略[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6 陈峰烽;高校图书馆藏书布局的变革[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齐慧丽;略论知识分子政策的历史变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8 李宝库;市场营销策略的变革与创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刘远柱,向昀;我国金融业如何应对全球化[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Z1期
10 尤颖;说新闻[J];青海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发挥教育功能 服务小康工程[A];科教兴村实践与探索——山西省农村教育改革百校评析[C];1997年
2 郭成钰;赵金惠;;突出教育功能 强化内容创新——甘肃科技馆内容设计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3 傅千吉;;藏族传统生态文化教育研究[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汉民;林海;;谈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发挥心理教育功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孙俊三;谢丽玲;;论西方教育功能理论的历史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立民;;转换管理体制,深化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功能[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兰国英;;面向学校拓展自然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探索——以浙江自然博物馆教育实践为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8 李培和;屠德;;试论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9 龚胜生;任唤麟;;论校园旅游的教育功能及其实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徐光荣;;辽海讲坛第七讲 名人传记的教育功能与启迪价值[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瑾;中国人观念的变革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怡娟;“保健式服务”变革客户服务模式[N];中国企业报;2002年
3 何明;变革成功靠新型的中层管理者[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4 ;跨世纪的企业领导特质[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何明;靠新型的中层管理者变革成功[N];中国经营报;2000年
6 ;微处理器面临变革[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周中之(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消费伦理观念变革的反思[N];文汇报;2002年
8 李祝义;为教育产业带来变革[N];中国企业报;2000年
9 靖红 史宝谊;SAP助中国变革[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宁烟的变革之路[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艳;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梅;公立学校的一次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长林;科学课程及其变革的社会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5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肖爱民;综合的时代[D];吉林大学;2005年
7 叶正波;教育议事会:一个微观教育管理体制的变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秋兰;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杨欣;变革与回应:民营化的行政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白红梅;文化传承与教育视野中的蒙古族那达慕[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封安东;变革教师文化之行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昊;当代都市报副刊生存及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向东;我国中小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靳中宝;战后法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姬瑞;公民社会与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D];云南大学;2008年
6 胡亮;欧洲社会党功能变革[D];清华大学;2008年
7 俞国锋;科学发展观与思维方式变革[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洁菲;个人主义与美国家庭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伟;论民初教育模式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陈程;论后现代主义哲学下环境法学研究方法[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807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68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