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4:09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整个社会进入了信息火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信息,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信息的广泛性、精确性、快速性及综合性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介技术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高度需求也在不断快速发展中,并以淘汰的方式革新着旧的通信媒介技术。由先进的媒介传载的信息带给人们便捷和愉悦,但是信息在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甚至一些媒介制造的信息将带给人们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人们对待媒介运作机理、媒介信息的辨析、解读甚至自我创造能力——媒介素养的培养不断加以重视。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的媒介素养培养意识已经达成整个社会的共识。 本研究在现有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基础上,通过数据对比和文献调查研究,提出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的起点。在辨析了媒介素养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关系的前提下,确立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落脚点,构建了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浸入式多维”模式,该模式将媒介素养教育融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个组成部分。在此模式平台上,,从传播效果和媒介素养内涵对应的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知识获得、理解深化和能力提升策略。运用这些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教学设计,开展实际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并构建了媒介素养学习互动社区作为教学主题资源网站,最后对实践进行了反思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媒介素养校内模式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媒介素养 培养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43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前言6-10
  • 一、研究背景6-7
  • 二、研究现状7-8
  • 三、研究意义8-10
  • 第一章 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缘起及现状分析10-18
  • 第一节 媒介素养的相关概念10-12
  • 第二节 媒介素养培养的相关问题12-16
  • 第三节 小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分析16-18
  • 第二章 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浸入式多维”模式构建18-23
  • 第一节 现行媒介素养培养模式分析18-20
  • 第二节 “浸入式多维”模式的构建20-23
  • 第三章 基于“浸入式多维”模式的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23-29
  • 第一节 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的出发点分析23-25
  • 第二节 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构建25-29
  • 第四章 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实践研究29-36
  • 第一节 “浸入式多维”模式实践29-33
  • 第二节 小学生媒介素养学习互动社区构建33-34
  • 第三节 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效果调查分析34-36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后续工作36-37
  • 第一节 研究结论36
  • 第二节 后续工作36-37
  • 参考文献37-39
  • 附录39-51
  • 附录一: 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39-41
  • 附录二: 小学生媒介素养调查问卷结果41-49
  • 附录三: 关于民间艺术的调查问卷学生卷49-50
  • 附录四: 小学生媒介素养二次调查访谈内容50-51
  • 致谢5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延滨;王春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媒介素养培养模式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曾刘辉;农村儿童的电视媒介素养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张强;重庆市主城区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主题活动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敬;基于Moodle平台小学媒介素养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珊;少儿报纸受众障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谢美芳;幼儿教师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沈莉;儿童媒介识读教育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芳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8 左亚娟;辽西农村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实证研究[D];渤海大学;2012年

9 刘伦;课堂视觉文化的教学价值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295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9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