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的探索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6 07:15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的探索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虚拟交往心理 探索性研究


【摘要】: 虚拟交往是指原本陌生的人在虚拟空间里的相识、相知和相交的过程。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进行的虚拟交往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交往方式。在逐年递增的虚拟交往人数中,大学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据2006年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国内18~24岁(大学年龄阶段)的网民占全部上网人数的35.1%,在上网的所有学历人群中,有54.7%是大学生(大专、本科生26.3%)——是所有上网年龄人群中比重最大的部分。事实上,,虚拟交往已经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谁上了大学没有QQ号,就象上了大学还不是团员一样可笑”,他们或闲聊或探讨、或分享各种游戏新闻等,总之,与陌生人的网上联络交流已是多数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大学生虚拟交往的现状如何?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通过网络进行虚拟交往,促使他们不断进行虚拟交往的心理因素有哪些?该研究即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封闭式问卷调查等系列研究过程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科学回答。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分析大学生虚拟交往的心理出发,初步探索了大学生虚拟交往的动机及促进交往不断发展的心理因素、构建了大学生虚拟交往发展的心理过程模型,并从实证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大学生虚拟交往的现状,旨在揭示大学生虚拟交往的心理,描述目前大学生虚拟交往的一般现状,为相应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分为三部分:一是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研究问卷的编制;二是大学生虚拟交往现状调查研究;三是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特点研究。综合该研究结果,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自编大学生虚拟交往动机及促进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因素问卷均有良好的信效度。 2、虚拟交往已经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他们以交友为目的,但真正的网友不多,而且现实中朋友多的大学生倾向于有更多的网友,男生比女生的网友多。 3、大学生对待虚拟交往的态度基本是认真、端正、传统、理智的,而且比较成熟;虚拟交往与现实交往多相通之处,总得说大学生在虚拟交往中仍然坚持了传统的和现实一致的原则。 4、虚拟交往对大学生生活、学业等各方面的影响不大,而且主要是好的影响。 5、大学生虚拟交往的动机主要是“克服孤独”和“获得支持”,但整体来说更偏重“克服孤独”;其中,男生较女生有更强的“克服孤独”动机;另外,有部分大学生现实适应良好,没有太多孤独感也不需要从虚拟空间获得支持,他们虚拟交往的动机是“寻求现实发展”。 6、促进大学生虚拟交往不断发展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相互理解、相互认同和相互支持;其中,“相互认同”是促进虚拟交往发展的关键心理因素:而且它在男生虚拟交往中的作用更大。 7、相互的“自我暴露”不是促进大学生虚拟交往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点与成人不同。 8、“相互认同”是影响大学生虚拟交往时间的唯一因素,也是达到“相互支持”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是网友形成的关键因素。 9、虚拟交往是网络环境下现实交往的延伸,也是大学生现实生活和交往的补充,但不是主要部分,代替不了现实交往。
【关键词】:大学生 虚拟交往心理 探索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1 问题的提出8-19
  • 1.1 研究意义8-9
  • 1.2 虚拟交往心理的研究进展9-14
  •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14-16
  • 1.4 研究的总体构想16-19
  • 2 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研究问卷的编制19-32
  • 2.1 研究设计19
  • 2.2 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研究问卷的编制过程19-32
  • 3 大学生虚拟交往现状的调查研究32-40
  • 3.1 研究设计32
  • 3.2 大学生虚拟交往现状研究调查问卷的编制过程32-36
  • 3.3 大学生虚拟交往现状调查结果36-40
  • 4 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研究40-50
  • 4.1 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研究的设计40
  • 4.2 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的特点40-45
  • 4.3 大学生虚拟交往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45-50
  • 5 讨论50-59
  • 5.1 研究方法50
  • 5.2 研究工具50-51
  • 5.3 大学生虚拟交往现状特点51-53
  • 5.4 大学生虚拟交往心理的特点53-57
  • 5.5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57-59
  • 6 总结论59-60
  • 7 教育建议60-63
  • 1、树立正确的虚拟交往观60-61
  • 2、着力虚拟交往中网络素养的培养61
  • 3、加强相应的引导与指导61-62
  • 4、建立相应政策规定62-63
  • 参考文献63-66
  • 附录66-81
  • 致谢81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海英;崔文波;;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研究[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刘晓健;;虚拟交往的特征与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运来;社会化媒体对青少年后台行为影响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席杰;大学生在线交流现状及心理需求满足特点[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明璐;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的量表编制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稳国;BBS信息传播网络的分析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郑宁;校园BBS用户的人际关系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沈概;大学生SoLoMo交往使用行为与孤独感、幸福感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75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75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b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