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

发布时间:2017-07-26 05:16

  本文关键词: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流动 教育选择 协调运行 结构优化 社会地位 结构性流动 互动关系 选择功能 自然性 社会选择


【摘要】:社会流动和教育选择有着密切的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社会流动的性质、方向、速率、水平方式和趋势影响着教育选择的宗旨、目标、功能、范围、策略、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教育选择的目标、依据与方式等促进着社会代际流动、竞争流动与结构优化。近年来,我国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的互动增强,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相互制约因素。为了促进二者的协调运行和良性互动,社会方面应努力营造民主稳定的政治环境、持续平衡的经济增长、开放有序的择业制度;教育方面则应开放教育系统、均衡资源配置,强化选择功能,发挥价值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
【关键词】社会流动 教育选择 协调运行 结构优化 社会地位 结构性流动 互动关系 选择功能 自然性 社会选择
【分类号】:G40-052
【正文快照】: 社会流动是社会结构中阶层之间的分化与互动过程,,教育选择则是促进个体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正是通过教育对社会成员的培养与选择,使他们在社会的不同职业岗位和社会分层之间的转换来实现的。社会流动与教育选择之间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在社会结构大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宝昆,谭开林;大规模教育考试控制社会流动功能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 宋林飞;“民工潮”的形成、趋势与对策[J];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3 陈文,彭海珍;人才何时能西飞[J];北方经贸;2001年02期

4 谢作栩,罗奇萍;闽、湘、川3省社会阶层高等教育机会差异的初步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伟;胡石清;;我国人口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史静寰;关于女童教育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S1期

3 董云川;张建新;;少数民族聚居省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探讨——云南高校实证调研报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1期

4 朱林兴,孙林桥;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J];财经研究;1999年03期

5 周林刚,刘敏;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度、流动度和净剩余度——以甘肃东乡族苜叶里社区农业劳动力的剩余和流动状况为例[J];东南学术;2003年03期

6 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J];国外财经;2001年04期

7 张海鹰;社会转型时期农业人口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陈锦燕;;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合法性探析[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李继峰;论贫困家庭的高等教育投资和收益[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10 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丛斌;闵维方;;家庭经济和文化资本对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林秀莲;史秋衡;;研究型高校本科生学习成绩的城乡差异分析——以XX大学为个案[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栾敬东;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和移民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黄先耀;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光宇;农民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熊会兵;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刘洪仁;我国农民分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7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葛晓巍;市场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分化及市民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龙辉;当前城市外来民工犯罪的社会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罗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基于苏皖四村的一项实地调查[D];安徽大学;2003年

3 王桃红;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就业制度的变迁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4 岳贤平;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何世雄;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玉梅;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玲;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覃双凌;我国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问题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龙显雄;我国二十世纪末刑侦体制改革得失考[D];湘潭大学;2005年

10 兰学莉;农村土地流传在人口乡—城转移中作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小波;当前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所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弗林 ,黄育(香复);美国社会中的犯罪和暴力行为[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2 吴有;教育社会学简介[J];比较教育研究;1982年01期

3 J.M.库泽;王建华;;数量社会科学史[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6期

4 ;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6期

5 边祺;;1—9次世界社会学代表大会简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8期

6 顾大僖;;彼蒂里姆·索罗金(Pitirim A.Sorokin)[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11期

7 L.斯通,杨豫;二十世纪的历史学与社会科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9期

8 约翰·杰克逊;卢汉龙;;当代英国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1期

9 张启新;;社会流动[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3期

10 张启新;;社会分层[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麓月;;国子监生与明代两京乡试——“明代监生的上升社会流动”余论[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2 S·N·艾森斯塔特;赵炳昌;;革命的先决条件——若干比较研究[A];社会变革比较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7年

3 李丽峰;;近十年中国近代乡村社会流动研究综述[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朱瑛;;下岗职工子女问题分析与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程惕洁;;乡村社会学与中国地方治理[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宋歌;;试论农村劳动力的社会流动引发的社会矛盾[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兰兰;;对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陈宝良;;顾大韶与晚明文化——以伦理观为考察中心[A];第十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雷;;论信息技术人才的社会流动[A];第6届东亚科技与社会(STS)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吴磊;方明霞;冯奇;;轿车前桥橡胶支承系统振动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业华;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创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本报评论员;不断创新 企业才有出路[N];中国汽车报;2000年

3 王先明;开展二十世纪的中国乡村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4 王笛;近年美国关于中日现代化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评论员;坚持以人为本[N];吉林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冯宗智;人户分离挑战户籍[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7 吴忠民;公正:社会发展的重要取向[N];学习时报;2001年

8 三水;社会蓝皮书十岁了[N];中国财经报;2002年

9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所教授 邬沧萍;人口学在现代化研究中大显身手[N];中国人口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李勇 实习生熊璐;扶持与规范是当务之急[N];法制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亚光;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翟静丽;个人教育选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宪忠;后工业社会进程中的中产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7 崔树义;当代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9 董运生;地位不一致与阶层结构变迁[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刘洪仁;我国农民分化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玉;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城市流动人口犯罪及其控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聂章艳;郑州市中小学择校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冯军旗;中世纪晚期英国贵族的家仆世界——社会学的视角[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叶忠;试论教育与个人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蒋臻;农村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成华威;吉林省农民外出寻求非农活动的村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2年

7 刘宜君;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人口流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玲玲;1978年以来我国民办教育办学范围政策之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贾慧;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1年)上海民办教育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邓玮;当代中国精英流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574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574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2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