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人性化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8-08 10:34

  本文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人性化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 学生评价 人性化评价 新课程理念 评价者 评价标准 尊重学生 主体地位 评价结果 可接受性原则


【摘要】:学生评价的人性化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和人性尊严。评价者在实施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学生主体性、个性化、激励性和可接受性原则,建立平等、协商的评价者与学生的关系,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选择的差异性和评价结果等处理的人情化,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自由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学生评价 人性化评价 新课程理念 评价者 评价标准 尊重学生 主体地位 评价结果 可接受性原则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一、学生评价人性化的提出评价是一种认识与反映的过程,“评价即是评价主体在对评价客体属性、本质、规律等知识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价值客体能否满足并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价值主体需要作出判断的活动。”[1]同理,学生评价是指评价者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慧;关于学生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斌;邹茜茜;;谈科学发展观下的高职学生评价[J];教育与职业;2006年03期

2 顾力平;刘瑞霞;;就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年29期

3 马艳云;;教师评语与学生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12期

4 张光陆;;从人的价值出发:对课程评价的再认识[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黄建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法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林德全;;论课程评价多元化的若干关键问题[J];天中学刊;2006年04期

7 张其志;;教师评价的矛盾与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年04期

8 王朋娇;刘洪莉;张晓光;;网络课程发展性评价“三螺旋”结构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10期

9 孟照海;教师成长袋在教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采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学过程结构[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绪阳;语文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艳霞;教育政策道德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晓青;开放大学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白红梅;学生评价合作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良虎;河南省农村教师对课程改革之适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4 周智慧;中小学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娅萍;美术新课程多维性学生评价标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殷之明;中国大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肖炬元;人性:校本课程开发的原点与终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傅广生;中学物理教学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轶群;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学生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武;长沙市开福区初中学生评价改革现状及对策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拉塞尔·S·比彻,王英杰;一个校长对教师的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5期

2 张世富;;怎样形成学生的道德认识——德育心理学讲话之二[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2年02期

3 陈昭民;赵士斌;李剑锋;;通过授课质量调查评价教师教学效果[J];黑龙江高教研究;1982年03期

4 黄锦秀;该怎么对待学生的答语?[J];江苏教育;1983年23期

5 吴锦骠;;初三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83年04期

6 王兆成;实行科学管理 全面评价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1985年04期

7 郑斯雄,陆曜南;发动学生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初步尝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5年03期

8 邴国信;;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初步设想[J];辽宁教育研究;1985年02期

9 李丽兰;;谈思想品德课中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5年Z1期

10 张伟俊;对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几种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红;申继亮;;高校教师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孟庆茂;刘红云;;多层线性模型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问卷测试结果分析[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杨军诚;;在评价研究中开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新途径——大学生全面素质模块化评价奖励体系的研究与探索[A];2001中国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1年

4 齐光辉;张雯;;性别和自尊因素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评价理论课教师的影响[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5 徐明;申卫星;郑兴华;;服务质量差距分析模型在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首届亚洲质量网大会暨第17届亚洲质量研讨会——首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3年

6 蒋维聆;;普通高校非数学专业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尝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7 王童;徐明欣;李瑞年;王秉彝;;体育教学效率学生评价量化模型的研制与应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付海峡;严爱平;;健美操教学课实行个体进步幅度评价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张春丽;;“什么是合作”课堂实录[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10 朴雪;刘家勋;吴昌明;;关于构建双发展教学评价理论体系的探索[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纪泽;机制创新素质教育的保障[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安徽财贸学院法学系 汪飞;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刘晴;抚顺一小学不再评选“三好生”[N];工人日报;2000年

4 贺文赞;萍乡三中“成功教育法”好[N];江西日报;2000年

5 龚玉华;为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N];深圳商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黄源;学生评教有特色[N];中国电力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评价: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记者 张宝敏;师德考核不合格不能上岗[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苗家生;沈阳师院实施学生评教制度[N];光明日报;2001年

10 郭炜煜 韩阳;华北电力大学推行“学生评教制”[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凯;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克莉;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吴小勇;中学教师竞聘考核目标体系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范改荣;关于构建中小学学生评价标准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姜秀珠;新世纪小学教师素质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艳玲;中小学教师课堂情绪调节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孙会娟;中学物理教育中发展性学生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延伟;新课程与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涛;高等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 [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李海峰;试以新课程理念研究魏书生语文教学思想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39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39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1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