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自由教育的政治性格

发布时间:2017-08-09 03:20

  本文关键词:自由教育的政治性格


  更多相关文章: 自由教育 政治哲学 柏拉图 赫钦斯 施特劳斯 德性 现代性思想家 政治性格 美好生活 大众民主


【摘要】:自由教育具有政治性格:柏拉图的自由教育是一种哲人城邦需要的关注美好生活的教育;赫钦斯的自由教育是一种现代自由民主体制需要的针对大众民主的教育,是对古典自由教育的背离,但它迎合了大众民主社会的需要,其旨意在于为现代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是一种柏拉图式的教育,基于对现代性危机的洞察及其拯救的考虑,强调人的卓越与对美好生活的探索,迎合了国家发展与强盛的需要。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关键词】自由教育 政治哲学 柏拉图 赫钦斯 施特劳斯 德性 现代性思想家 政治性格 美好生活 大众民主
【分类号】:G40-053
【正文快照】: 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有人称其为博雅教育,一般认为它始于古希腊时期。作为一种延续至今的教育思想,自由教育的内涵已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它的性格依然未变。不同的思想家在解释自由教育时都有明显的政治旨归。自由教育的内涵经历了不同时期思想家的诠释,已经变得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2 王雪峰,高畅;尴尬的教育学和教育学的尴尬[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3 阎光才;教育的功能、功用到功效──20世纪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进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4 郭法奇;探究与创新:杜威教育思想的精髓[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王璞;;艾伦·布鲁姆的大学教育思想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沈文钦;;自由教育与美好生活——施特劳斯学派自由教育观述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7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8 刘复兴;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刘复兴;市场条件下的教育公平:问题与制度安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刘莘;文明批判:卢梭与启蒙运动[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彭拥军;;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反思[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振;实践理由、权威与来源命题[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文静;学校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姚云;美国高等教育立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胜利;中学民主教学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琦伟;后现代文化思潮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阎亚军;生活知识观及其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贾存军;语文互动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高新芝;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6 公续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中国现代教育理念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周军;学生权利问题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许文果;对赫尔巴特学生观的再认识[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国庆;基督教理论与现代性观念的起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石文山;实践 智慧与健康[D];扬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米·波杜纳瓦茨 ,文兵;政治学与政治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0期

2 杜汝楫;;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系[J];学术月刊;1980年10期

3 法皮埃尔·杜布瓦;乔桂云;;今日英国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3期

4 顾伟铭;卢梭和康德[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1年05期

5 杨国顺;意《信使报》介绍哲学家科莱蒂等[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05期

6 顾伟铭;;卢梭政治哲学与康德道德哲学的关系[J];晋阳学刊;1981年06期

7 何新;;论老子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J];学习与探索;1981年03期

8 刘先枚;论王船山的政治哲学——兼论“理势统一说”[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5期

9 P.特罗菲莫娃 ,黎汶;今日法国结构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6期

10 陈科美;;杜威教育哲学的重新探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伟民;;论朱熹“格君心之非”的政治哲学[A];朱子学新论——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0年

2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李承;王运生;;公共行政的责任与民主[A];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00年

4 唐兴霖;马骏;;中国村民自治民主的制度分析[A];基层民主建设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C];2000年

5 阎国忠;张艺声;;文艺与政治——一个应重新审视的话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吕文浩;;再论潘光旦的自由思想[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7 于民雄;;自然与自由——庄子“相忘于江湖”解[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8 王平;;汉代天人感应说略述[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9 周英东;;面向廿一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性思考[A];时代·创新·先锋队——黑龙江省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1年

10 董承耕;董承荣;;董仲舒生平思想概述[A];纪念董仲舒诞辰2200周年学术报告会专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素;“政治哲学”是如何可能的[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2 万俊人;新自由主义的“华盛顿共识”[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经济学家重视技巧甚于思想[N];国际金融报;2001年

4 刘泽华;开展思想与社会互动的整体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5 张剑荆;另类领袖论[N];科学时报;2001年

6 肖存良(上海);哈耶克研究的四个核心概念[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批评让我们更深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段芹(北京·自由撰稿人);柏克的政治智慧[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9 陈家琪(海南大学社科中心);保守主义的造反派[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冯克利(山东省社会科学院);除魅世界里的公共哲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高慎英;论学习方式的变革及其知识假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建龙;严复政治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金福;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崔涛;董仲舒政治哲学发微[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李长伟;好人与好公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文长春;逻辑在先的个人权利[D];吉林大学;2006年

8 欧阳向英;论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预设[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曾誉铭;自由与德性[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冯松涛;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政体[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绍和;孟子荀子政治哲学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0年

2 李近远;中医学基础理论形成过程的历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霍炬;董仲舒与西汉前期文论理论前提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德礼;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政治系统分析[D];厦门大学;2002年

5 马俊峰;真正的政治:回答一种生活方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付立华;论黑格尔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肖双;发展中的民主观念[D];苏州大学;2002年

8 贺昭平;关于毛泽东政治哲学的若干思考[D];湘潭大学;2002年

9 李晗;走向自由[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43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43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9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