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素质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7-08-09 09:33

  本文关键词:论康有为《大同书》中的素质教育思想


  更多相关文章: 《大同书》 五育并举 素质教育 人本主义 新伦理主义


【摘要】: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针对人口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引导,将大同社会的教育分为前后衔接的五阶段;他提倡五育并重,德育为先。康有为的素质教育思想体现出人本主义和新伦理主义的色彩,具有深远的人口学和教育学意义,对于我们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仍具有可资借鉴的时代价值。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安徽教育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大同书》 五育并举 素质教育 人本主义 新伦理主义
【分类号】:G40-092
【正文快照】: 康有为(1858—1927年)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康有为在教育学方面曾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主要体现在《长兴学记》和《大同书》两书中。最早对康有为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的是梁启超。1901年,梁氏在《南海康先生传》中专辟《教育家之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洪林;康有为对西方教育制度的引进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超群,袁玉平;康有为教育思想评述[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实;清代珠江三角洲教育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国运;宋恕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怡;周增桓;刘理;;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2 张潇潇;贾芳;;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J];才智;2011年18期

3 郑练;;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刘艳秋;;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赵文山;;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及发展趋势[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陈蓉;;19世纪科学发展与近代理性主义衰落[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周小李;;毛泽东的素质教育思想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年08期

8 季国清;;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化在中国悄然兴起[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5期

9 王大贤;;人的本质的落实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回归[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陈春勉;周朝霞;;人本主义视角下学习心理支持服务的思考与探索[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万禄;来仪;;论生态建设之社会基础[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陈章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释义[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3 缪建新;;读者至上 服务为本——张家港图书馆人本思维的实践[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张慧萍;;关于高校图书馆建筑体现人本观念的思考[A];现代图书馆的人本主义思考与实践——2002江浙沪晋图书馆中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袁媛;王磊;;关注位于边缘的城市贫困人口——小康社会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的再定位[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6 段娅;;论社会学批评的人本主义——评析戈德曼和齐马对社会学批评的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绍增;;园林·科技·人——关于园林的几个深层问题的思考[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8 黄楠森;;论企业管理中的以人为本思想[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惠芳;;时空的“对话”——由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观思考当代基础音乐教育改革[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0 周薇雯;花洁;;网络环境下语文课程新型学习模式的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水霞;墨子的素质教育思想考论[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8年

2 张希贤;科学判断时代发展方位 建设人本主义的新文化[N];学习时报;2011年

3 肖兴吉 董永前;五育并举德为先[N];兰州日报;2005年

4 陆而启;从三方面体现人本主义检察理念[N];检察日报;2004年

5 一枚;卫浴体现人本主义[N];温州日报;2005年

6 王政;开启人本主义精神的商业价值[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7 吴洪林;科学管理 德育为先 五育并举[N];消费日报;2010年

8 余翔林;五育并举 以道德为根本[N];光明日报;2002年

9 陶传友 窦爱兰;以人为本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何区别[N];解放军报;2006年

10 韩少功;一个人本主义者的生态观[N];深圳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爱芳;分歧之辩: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D];苏州大学;2009年

2 刘玉龙;中国近现代医疗建筑的演进[D];清华大学;2006年

3 李永成;经济法人本主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王升;基于人本效用理论的交通资源配置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王辉;迷恋与拒抗下的孤独守望[D];河南大学;2005年

6 刘方现;欧美学者对唯物史观的阐释:百年轨迹寻踪[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汤广全;自由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晓杰;马克思休闲思想及中国休闲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柴婷婷;另一个马克思:一种人本主义化的诠释[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孙世强;经济人人性演化、跃进与制度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容;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及其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寒松;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柯艺;英语口语课堂上的学生消极参与及其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晓雯;人本主义理念下的社区矫正[D];复旦大学;2009年

6 王玉琦;从爱到“创造性的爱”[D];吉林大学;2007年

7 赵剑;基于人本主义理论的内部制衡理论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刘先进;人本主义与以人为本社会的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9 雷伶;人本主义教学思想与心理学实验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志航;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44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44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2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