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论文化传统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8-12 07:21

  本文关键词:论文化传统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传统 课程价值取向 影响


【摘要】:课程价值取向是影响课程活动的核心因素。它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之中,并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运行。文化传统是制约课程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分清不同文化传统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特征对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关键词】文化传统 课程价值取向 影响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任何国家在不同时期对课程的选择和建设都会把课程价值取向的因素进行优先考虑。因为课程活动或实践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对课程价值取向问题的思考是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的根本出发点和决定因素。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主体在课程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洪建;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彭泽平;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转型及其知识论与人学根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于世华;浅析教师呈现教材的三种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4年22期

3 郑晓娟;新知识观视野下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重建[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年08期

4 方武;课本对语文课程知识的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04期

5 于世华;;教学内容的内在冲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栾雪梅;从课程知识观的转变看阅读教学观的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5期

7 陆云峰;德育教材生活化的探索[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靳玉乐,李殿森;课程研究在中国大陆[J];教育学报;2005年03期

9 于慧慧,刘要悟;对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的些许质疑[J];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广锋;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荣华;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其转化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婷婷;论抒情散文在中学教学中的逻辑认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3 文世琼;中学语文教学中隐性知识向能力转化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国芝;论思维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潘新民;我国“新课改理念”的后现代主义倾向评析[D];西南大学;2007年

6 李定恒;论课程差异化[D];河南大学;2007年

7 吴小叶;对话教学中知识获得基本方式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徒香福;培养学生开发与利用生物课程资源的主体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朝红;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知识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吴慎刚;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玉山;;潞西县注意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工作[J];华夏地理;1983年02期

2 王康;;传统与变革——兼谈中国的家庭结构与职能[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4期

3 爱德华·威耶尔;刘达成;杨世训;;倮罗人[J];世界民族;1984年01期

4 沈念慈;;试论艺术审美中民族意识的发展问题——兼谈港台“时代曲”的文化性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4年Z1期

5 黄万盛,商戈今;中西价值观念与文化传统[J];社会科学;1985年02期

6 周平远;;封闭的圆圈与圆圈的封闭——观《山道回旋曲》[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7 喻光明;;对外洽谈种种[J];国际展望;1986年13期

8 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月刊;1986年12期

9 刘悦伦;;广州未来文化的基本取向[J];开放时代;1986年09期

10 陈伯海;;中国社会与文化传统的再认识[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祖;;文化传统的承绪与超越——论闻一多爱国思想的特色[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2 郝铁川;;中国的文化传统与中国司法制度的民族特色的形成[A];依法治国专题研究——司法改革与依法治国理论研讨会、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钱天华;;“政务公开”与文化传统[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贾晋华;;李白与名士传统[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5 方兴;;从《明史·儒林传、文苑传》看明代文化传统的地域特色[A];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6 马伯英;;中医在英国的勃兴:原因、问题和前途[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7 郑远泾;虞志球;;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汉字编码[A];辉煌二十年——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二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刘建生;燕红忠;;晋商与徽商经营管理之比较——传统文化在商业运营中的作用[A];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C];2002年

9 蒋明宏;;江阴梧塍徐氏家族文化传统述论[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蒋明宏;;梧塍徐氏家族的文化传统[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一介(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寻求全球伦理的构想[N];中国艺术报;2000年

2 万俊人(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自下而上 求同存异[N];中国艺术报;2000年

3 麻国庆;国际交往合作中的文化因素[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4 安思国;重新建构西部文化[N];新疆日报(汉);2000年

5 赖配根;科学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文化部部长 孙家正;《世界各国文化概览》前言[N];中国文化报;2001年

7 陈泽环;21世纪中国需要人文和道德精神[N];社会科学报;2001年

8 陈卫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中国先进文化与批判继承传统文化[N];文汇报;2001年

9 许全更;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的现代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陈海保;北京老字号筹谋重归私营?[N];财经时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田耀农;陕北礼俗音乐的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3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刘旭青;汉代歌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5 黄厚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6 周益锋;晚清海防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马立武;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宪法权利保障探析[D];河北大学;2004年

8 李文武;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开发的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张朝富;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之走向[D];扬州大学;2005年

10 李莘;河北霸州胜芳镇民间花会音乐民俗志[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良存;蒲松龄对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文远;梁漱溟文化哲学的现代审视[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李昱姝;生命的燃烧[D];郑州大学;2001年

4 李阳春;新时期初湖南作家群论[D];苏州大学;2002年

5 张晓晴;全球化背景下的标志设计[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6 李葵;传统的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煜;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国民性之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庄秀文;析修道院在中世纪西欧社会文化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冬鹏;心灵的追寻[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冯晓华;影响我国数学课程演进文化因素的分析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660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60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