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知识谱系的范式转换
本文关键词:论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知识谱系的范式转换
【摘要】:20世纪末,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目标和假设遭遇到疯狂的颠覆,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换,从实证主义转变为多元主义和后实证主义。通过对比较教育的文本分析,本文试图理清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知识谱系的范式转换。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知识谱系 范式转换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松散的研究领域,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比较教育界一直在为比较教育的定义、方法论、研究范式、理论构造及其与社会科学的联系困惑不解,甚至有时还不能证明其存在的理由。"!尽管比较教育常常处于“危机”之中,但比较教育研究也有其内在的知识谱系。18和19世纪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容中逵;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李现平;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3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傅松涛;比较教育学学科形象的科学定位——教育形态类型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郑富兴;范增钍;;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7 杨洪;;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立足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8 徐辉;王正青;;康德尔比较教育方法论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9 彭虹斌;;比较教育功能的时代转换:从借鉴到理解[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袁利平;;基于科际整合研究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男星;俄罗斯高等教育体制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唐晓娟;美国择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杜静;英国教师在职教育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王玮;中国教会大学科学教育研究(1901-1936)[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加强;学校变革的生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齐泽旭;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美国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吕耀中;英国学校多元文化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路书红;教学理论建设的方法论比较[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根友;;“国学”如何可能成为一种“软实力”?——从知识谱系看“国学”的内蕴力量[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2 张永;;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02期
3 戚业国;杜瑛;;教育价值的多元与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朱旭东;;论比较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比较教育亚学科群建构[J];教育学报;2011年04期
5 高千;;关于由课程研究到教师研究范式转换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1年19期
6 靖安达;;多元化翻译理论的视角之变译理论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李陵;;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范式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8 王伟;;对传统校勘学的承继、宏扬和完善——谈梅节的《金瓶梅词话》校勘[J];鄂州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9 陈伟;;学海勤耕百年灯——王承绪先生的比较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梅琼林;连水兴;;传播学知识谱系生成的三个关键词——从“学科互涉”到“学科规训”[J];学术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耿;;比较教育研究在中山大学的早期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2 郭婕;;比较教育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3 王诚;;现代公法理念与中国外贸管理法的范式转换[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蓝建;;全球化背景下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视角——也是一种公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何颖;;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的范式转换[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蕾蕾;彭素英;;创意集群的研究谱系和前沿:走向文化生态隐喻[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时见;;论雷沛鸿的比较教育研究与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严奇岩;;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姜岩;;营销学理论范式变迁的追溯与展望[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传谌;刘凌波;;从新古典厂商理论到后现代企业理论:制度内化与范式转换——一个理论演进的综述[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野扩展与范式转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北京师范大学 邹安川;行走在比较教育长河中[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知名网友 五岳散人;山寨文化是一种范式转换[N];东方早报;2008年
4 李潇潇;检视兰十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教授 马敏;如何理解史学研究中的“范式转换”[N];长江日报;2007年
6 秋风;人口政策需要范式转换[N];中国经营报;2007年
7 万俊人;西方伦理学知识谱系及其镜相[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通讯员 焦苇 记者 徐敏;要敢于创新体现示范意识[N];解放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焦苇;上海在教育上应体现示范意识[N];文汇报;2009年
10 秋风;中国改革面临范式转换[N];中国经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刘墨;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吴琼;“文本”到“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初清华;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杜瑛;我国高等教育评价的范式转换及其协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崔淑珍;西方英语写作学的元学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朱桂琴;教师的实践性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元伟;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文化因素思考[D];复旦大学;2011年
2 宋增林;阅读教学的范式转换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曾翔;重写文学史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大学;2006年
4 蒋艳;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技术范式转换的作用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5 伍正翔;从“祛魅”到“附魅”:教学设计的范式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鸿昌;中美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俞溪;沉浸式外语教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全印;解构与重塑[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春晖;中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敏娜;科学发展取向下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范式转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60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60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