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的共享障碍与对策分析
本文关键词:班级学习共同体内隐性知识的共享障碍与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发展,学校越来越重视班级学习共同体的建构以及知识共享在促进个体成长和共同体发展方面的作用。然而在班级学习共同体内部隐性知识的共享存在着诸多的障碍,如何克服隐性知识共享上的障碍、有效地挖掘和利用这些知识,应该成为当前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仅对“班级学习共同体”隐性知识的共享作尝试性的分析,指出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并提出克服障碍的方法。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班级学习共同体 隐性知识 班级文化 案例库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班级学习共同体隐性知识共享的价位思考“共同体”思想引入教育领域出现了“学习共同体”。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教育既然是一种生活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L‘’,,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班级被认为是社会的一个组织形式即学习共同体,这个组织是由学习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江新,郑兰琴,黄荣怀;关于隐性知识的分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2 宁艳阳,常立农;隐性知识的传播与共享[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含韫;社会互动视野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汪才明;论道德需要与道德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葛贤平;杜威道德教育思想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于忠辉;论教育生态平衡与素质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李红英;三种主流课程观的演进及其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朱丽;生活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之比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郑富兴;德育情境的建构──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小学校的品格教育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8 李太平;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9 胡卫平;国外思维培育的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10 张天宝;试论教育对话及其基本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敏;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9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基础[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漠琳;西方“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其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张婧;战后美国合作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4 唐玲;新世纪研究生德育内容体系及途径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温永权;深圳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建构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大鸣;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及发展对策——体育的迁移价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赵文静;试论责任与责任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桂莲;高中英语情境教学应用研究——我的教学实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庆;人文素养的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钟义信;知识论:核心问题——信息-知识-智能的统一理论[J];电子学报;2001年04期
2 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的特征与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11期
3 鲁若愚,陈力;基于合作与分享的创新知识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论坛;2003年04期
4 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1期
5 何郁冰;科学社会学视野中的科技传播和知识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美;;基于对话教学的课堂互动[J];学理论;2011年20期
2 王伟娟;;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策略探讨[J];淄博师专学报;2011年02期
3 吴彦茹;;SECI模式应用于校际协作学习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7期
4 周红;;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知识建构的特点及策略[J];教育探索;2011年08期
5 樊正恩;丁亥福赛;;教师隐性教学知识显性化途径探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曼;瞿X;;基于微博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交互支持平台设计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1年06期
7 王华;黄一青;;数字化平台支持下的课堂教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09期
8 李云飞;赵静;;PKM工具在远程教学知识共享中的应用[J];图书情报工作;2011年06期
9 杨玉强;董悦;殷明;韩丽艳;;CSCW支持的教师协同工作网络平台构建[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爱闻;;论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元芳;彭绪梅;;浅析知识管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2 殷燕;;学会知识管理 释放隐性能量——浅谈“知识管理理论”对课堂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3 张建华;;对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官子木;隐性知识教育缺失的代价[N];中国教育报;2008年
2 福建教育学院教育系教授 张祥明;挖掘与共享校长的隐性知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任英杰 刘兴富;隐性知识传递与分享的创新平台[N];天津教育报;2008年
4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高慧娟;注重对教材的价值发掘[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5 褚宏启;学习方式与专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周建国;教师专业成长四步曲[N];中国教师报;2007年
7 ;教育知识的分类[N];科技日报;2002年
8 卢晓;让教学栩栩如生[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邢晓凤;历史地理观的培养[N];中国测绘报;2003年
10 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部 张武颖;把脉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福盛;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及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闫德明;学校品牌个性的组织识别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穆肃;语义网技术支持的远程教育机构知识管理系统概念建模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陈冲;个人知识管理理论与具体实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文娟;教师知识管理研究及其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赖晓杰;校长专业化的隐性知识基础[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陶彦玲;论知识管理在信息化教育中的应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举坤;学习型学校建设中的知识流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朱焰;网络教学系统中隐性知识转化策略探讨[D];扬州大学;2006年
7 韦燕;blog在学校教育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余小燕;研究性学习中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转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罗扬;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杜渐;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研究与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85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8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