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程论学科建设的规律性
本文关键词:论课程论学科建设的规律性
【摘要】:课程论学科必有一个子学科群。这个子学科群的整体构建必有一个重心。课程论学科的建设要坚持正确的道路,要正确处理本学科与教学论学科的关系。这一切体现了课程论学科建设的规律性。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课程论 子学科群 建设重心
【分类号】:G423
【正文快照】: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要求加速当代课程论这一教育学重要分支学科的建设,发挥它在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改革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要达到此目的,当代课程论的建设应符合本学科形成、发展的规律,并具备所必需的条件。当代课程论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启迪;;课程理论发展与实践进展——全国第五次课程学术研讨会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6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有库;;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素质的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0期
2 廖哲勋;;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3 朱德全;杨鸿;;新时期教学论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教育研究;2009年03期
4 孙宽宁;;从课程论教材反思我国的课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07期
5 陈芬萍;;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文价值取向及其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08期
6 靳玉乐;罗生全;;课程论研究三十年:成就、问题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01期
7 杨琼蓉;;语文教学的实质与实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年09期
8 王钢;;浅谈当代体育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张振华;王栋梅;;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的辨析和建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徐忠;闫斌;;体育课程论与体育教学论的关系[J];体育师友;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聂劲松;中国百年教育研究制度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迪皋;从外推走向内生[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谢淑海;走向学生参与的课程实施[D];西南大学;2007年
2 刘琢;[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3 唐红武;化学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汪秀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明;;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的历史嬗变[J];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房祁;论杜威课程论的伦理基础及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5期
3 赵巧华;世界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民族高等院校课程论体系[J];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04期
4 周运和;指导中专生做课程论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08期
5 石伟平;M.杨的社会课程论概述[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3期
6 房祁;;论杜威课程论的伦理基础及特征[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8年05期
7 兰觉明 ,胡德斌 ,唐英;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素质——对师专开设《中学化学课程论》的尝试[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8 丁念金;课程论体系结构之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9期
9 翟大林;;西方教育史上课程论演变述评[J];教育评论;1985年02期
10 张大玲;课程论与教学论关系之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飞飞;;从课程对比看音乐教师的培养[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方晓东;;二十世纪前期欧美活动课程论对学科课程论的挑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9)——外国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丁长江;李宏斌;李政;徐家宁;;整合化学学科课程内容,创新化学学科课程体系[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杨雪红;;试论网络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刘昕;;对体育课程目标建构的理论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7 刘黎明;;论罗杰斯的主体性教学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宁;;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王民;张英;;近年来高校地理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与知识结构演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督导室八里庄学区督导站 余清旺;两年掌握2500个字有必要[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明全;两年掌握2500个字有必要吗?[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金陵老年大学副校长 陆剑杰;唯有创新 才能发展[N];中国老年报;2009年
4 袁浩;教师应该嗜书如命[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课题组;2003年:教育研究的新进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闫学;“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两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钟启泉 刘徽;换一个视角看科学课程[N];中国教育报;2011年
8 郑豪杰;课程的品质本该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郜云雁 实习生 王健红 杜岩岩;不能遗忘的俄罗斯[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杨明全;全球视野中的基础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谭辉旭;实践课程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褚洪启;教育观念的变革[D];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
4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5 王州;《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吴明海;继承与创新[D];北京师范大学;1999年
7 王艳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德海;大学课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杨治平;面向个体的教科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樊亚峤;儒家课程思想的后现代转向[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玲;我国课程论建构理路的“后课改”反思[D];渤海大学;2012年
2 陈玮;经济全球化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论[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宋晓松;从布鲁纳课程论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汪亚利;英国第六学级的课程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蔡远鸿;高师声乐教学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党亚丽;中学化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思路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雪梅;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之反思与改进[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敬人;普通高校《歌曲写作与编配》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D];长春师范学院;2012年
9 詹丽莉;优化语文课堂情境改革与实践:课程与教学整合新视点[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肖卫兵;杜威课程论的后现代意蕴[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87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687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