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当代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品格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过程 教育内容 教学模式 青少年犯罪 有效性 学生 复兴 当代美国
【摘要】:正一、美国品格教育复兴的背景与现状品格教育在美国的命运一波三折,经历了由兴盛、衰落到最近20年的再次复兴的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针对美国社会严重的青少年道德问题,以及比较高的青少年犯罪率,品格教育(character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品格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过程 教育内容 教学模式 青少年犯罪 有效性 学生 复兴 当代美国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美国品格教育复兴的背景与现状品格教育在美国的命运一波三折,经历了由兴盛、衰落到最近20年的再次复兴的过程。上个世纪80年代,针对美国社会严重的青少年道德问题,以及比较高的青少年犯罪率,品格教育(charactereducation)兴起并受到重视。品格教育运动的兴起已成为当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富兴,李桢;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国品格教育争论的伦理学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德胜;人格教育在美国的回潮[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2 施蕾芬;论学校与社区德育互动的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3 杨倬;道德灌输与无灌输的道德教育[J];江汉论坛;2005年09期
4 丁锦宏;“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刍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5期
5 杨宁;历史地实践地透视美国教育——读王定华博士《走进美国教育》一书有感[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10期
6 蔡志良;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5年06期
7 丁锦宏;品格教育:向右摆动的“钟摆”?——美国品格教育发展与面临问题的探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贾仕林,崔景贵;国外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走向及其启示[J];青年探索;2001年05期
9 高德胜;论现代知性德育与生活的割裂[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4期
10 丁锦宏;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道德教育转型[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锦宏;品格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余维武;冲突与和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喻学林;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董娜;试论当前高校德育中的主体性和规范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洪高;关怀学派道德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武卉昕;中俄公民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6 俞晓歆;暴力攻击型未成年犯高级情感培养的团体训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斌;学校德育的个体化取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江;美德的回归[D];河北大学;2006年
9 林洁;当代美国品格教育运动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宫丽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昊;;当代美国品格教育对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年24期
2 丁锦宏;品格教育:向右摆动的“钟摆”?——美国品格教育发展与面临问题的探究[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谭再文;美国“品格教育伙伴”成立[J];全球教育展望;1994年02期
4 王学风;美国现代品格教育运动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5 郑富兴;论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社群化"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6 刘长海;美国品格教育质量标准介绍[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3期
7 郑富兴,李桢;道德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关于美国品格教育争论的伦理学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8 ;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长谈华人品格教育的两大缺陷[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08期
9 施铁如;面向新世纪的品格教育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1998年05期
10 褚远辉,李明国;布贝尔品格教育思想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婵;;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A];第四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和2005中国教育热点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建萍;;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柴珠林;吴跃平;;县级图书馆如何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志维;;浅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A];宜春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5年
6 张新红;程崇仓;;浅析青少年思想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永s,
本文编号:7340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7340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