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互联网使用及与学习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9-06 12:45
本文关键词:少年儿童互联网使用及与学习适应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少年儿童 互联网使用基本行为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学习适应性 心理健康
【摘要】: 少年儿童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但纵观相关文献,针对初中学生和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规律的研究较少,涉及互联网与学习适应性和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更少,,仅有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且观点对立,本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互联网使用基本行为的特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状况以及与学习适应性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家长、学校和社会正确引导和控制少年儿童的互联网使用、充分发挥互联网使用对少年儿童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其消极影响提供心理学依据。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城区3所小学五、六年级和两所普通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755名学生为被试,使用自编人口学变量和互联网使用状况问卷、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 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者低龄化发展趋势明显,初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的重要群体。小学高年级学生PIU发生率为0.8%,初中生PIU发生率为1.7%,低于已有的研究报告。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和家庭类型)影响互联网使用基本行为。年级与性别对PIU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上网并未成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但是,随着PIU程度的增高,会对学习适应性造成显著影响。网龄和PIU程度对学习适应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上网并未成为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但是随着PIU程度的增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显著影响。PIU程度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学习适应性是少年儿童互联网使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少年儿童 互联网使用基本行为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学习适应性 心理健康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84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6-9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9-25
- 一、互联网及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9-18
- 二、学习适应性18-19
- 三、心理健康19-22
- 四、互联网使用与学习适应性和心理健康22-25
-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目的和假设25-27
- 一、现有研究存在的局限25
- 二、本研究拟探讨的问题25-26
- 三、本研究的研究假设26
- 四、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6-27
-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27-54
- 一、研究方法27-32
- 二、结果与分析32-45
- 三、讨论45-52
- 四、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52-53
- 五、结论53-54
- 参考文献54-63
- 附录63-65
- 致谢6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建伟;刘华山;黄国辉;;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建伟;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偏好、信息技能及其对学业成绩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红日;教师因素影响下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孟曦;青少年人格特质、网络使用偏好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吴豹;互联网对城市青少年交往的影响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03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03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