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跨文化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09-07 12:38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跨文化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 心理契约 高校教师


【摘要】:心理契约作为制度契约的有效补充,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内驱力。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心理契约具有自主性、多维性和功能性特征。心理契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类型、内容和心理契约的违背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中国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
【关键词】文化 心理契约 高校教师
【分类号】:G443
【正文快照】: 心理契约是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交叉的一个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对心理契约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员工或组织层面,较少涉及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这一层面,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满足教师的心理预期,而且动力性与激励性是心理契约的基本功能,是制度契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友梅;符号空间复杂信任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翠莲;跨国公司绩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付丹;跨国公司外派经理选择方法与开发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王奕菲;在大陆的港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马晓莉;我国海外建筑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许海洋;美国跨国公司留住核心员工激励措施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炎昕;;基于心理契约视阈下的教师管理[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7期

2 孟国忠;李琴;杨东;;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5期

3 贾清;;心理契约视角下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王文青;;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刘海波;;烈士陵园建设与教育文化的结合[J];技术与市场;2011年08期

6 何鸥;;先例理论研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5期

7 李殿森;靳玉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条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8 张祥云;罗绍武;;对话的意蕴——基于教育立场的多维理解[J];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9 李振村;;从细节出发抵达文化——我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J];基础教育;2006年07期

10 ;本期精彩言论[J];基础教育;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王佑华;;学校文化的发展和诊断[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胡平;;中学教师心理契约违背与职业发展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肖玺;邓健;;高校师资管理中“心理契约”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董学安;何先友;刘林林;;高校教师心理契约及其与工作态度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蔡毅强;戴yP坤;;从教师期望到师生和谐共振:高校师生心理契约的达成[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6 王宝森;;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成长之影响[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于村;;举素质教育大旗 走全面发展道路[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8 刘培忠;;浅谈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9 陶来恒;;透过心理咨询工作 看大学生心理教育[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10 纪宏;;性教育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立迎;普通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契约形成、履行、破裂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殿森;论课程知识的社会建构[D];西南大学;2006年

5 吴晓玲;走近教学想象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海燕;地域文化与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旭东;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10 姜月;遮蔽与解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红云;当代德育的发展理路[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陈丽媛;中小学教师心理契约、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心理契约的内容与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丽华;教师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自尊的状况及其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郭凯娟;广州市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庆军;学校品牌的视觉形象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7 陈媛媛;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张昊智;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组织支持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赵彭;湖南民办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结构及其与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郝丽媛;高校教师心理契约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809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09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a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