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9-16 08:11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新加坡 教学工厂 教学设备 师资队伍 课程体系


【摘要】:"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融合了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课程,取得了职业教育的成功。
【作者单位】: 北京市供销学校
【关键词】新加坡 教学工厂 教学设备 师资队伍 课程体系
【分类号】:G533.9
【正文快照】: 前不久,笔者与北京、江苏等省市的职业院校校长、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了一个月,深刻地感受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组织文化——组织无界化,终身学习,意识超前,处处创新;接触到了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识渊博,技术高超,肯拼肯干,精益求精;看到了其先进的教学设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琳;;新加坡“面向21世纪教师教育模式”的建构及启示[J];现代交际;2011年07期

2 唐科莉;;新加坡制定新框架提高师资质量[J];基础教育参考;2011年11期

3 尹春杰;;中国与新加坡学校德育教育的比较解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国外助学贷款简介[J];求知;2005年02期

5 王静;;让暑假来得丰富多彩些[J];今日教育;2011年Z2期

6 施学光;;“亚洲四小龙”战后教育发展及对江苏教育改革的思考[J];国外社会科学情况;1994年04期

7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国、新加坡名校长高峰论坛启事[J];人民教育;2011年Z2期

8 许明;;低龄留学生的心理危机[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0年11期

9 蔡敬新;陈诚志;邓峰;;新加坡职前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评价[J];化学教育;2011年08期

10 ;一些国家及地区班级学生数之比较[J];上海教育科研;199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昭;孙忠宝;;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在新加坡的教育政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杨焕英;;儒家伦理与独立后的新加坡道德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3 雷克啸;章炳良;;陈嘉庚的兴学实践和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飞跃;;我的教学梦[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7: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C];2007年

5 陈延杭;;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对闽南教育的推动[A];《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德华;施若谷;;试析陈嘉庚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黄一相;邵跃生;陈国荣;;论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8 刘冬;;“国家教育”与学校德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黄一相;邵跃生;陈国荣;;谈信息技术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定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10 李淑红;;研讨式教学与素质教育[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兴;独具特色的新加坡英才教育体系[N];中国民族报;2005年

2 记者 张永兴;新加坡七成私立学校缺中国生源面临关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杨桂青;新加坡要建世界教育“网络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吴宇;新加坡出现另类补习班[N];中国社会报;2006年

5 记者 张伟;新加坡教育部长来鞍考察[N];鞍山日报 ;2006年

6 记者 柳萍;宜昌选派十名教师赴新加坡教汉语[N];三峡日报;2007年

7 山东淄博第二中学 燕洪伟;走马观花新加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8 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国际课程中心主任 李绮娴邋李們 姚浩宇 编译;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取得平衡[N];中国教育报;2008年

9 余湘峰;新加坡远程教育的特点和启示[N];张家界日报;2008年

10 焦综;狮城修学旅行走向深入[N];无锡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国平;跨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茹;新加坡儒家伦理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尧;中国与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研究及启示[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3 吴鲁平;新加坡教育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陈伟峰;MDIS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秦莉;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冬梅;中国新加坡课程文化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龚昊;新加坡学校德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郜影;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宿向东;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10 高楠;中国、新加坡学校德育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618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618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2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