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实践
本文关键词:浅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实践
【摘要】:自我效能理论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自我效能理论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学习动机理论,已被纳入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指导教学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自我效能理论 教育领域 研究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一、自我效能理论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时发现,过去的理论和研究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人们的知识获取或行为的反应类型方面,结果支配这些知识和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却被忽视了。知识、转换性操作及其所组成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葛明贵;余益兵;邢彩霞;;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厌倦感与抑郁的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俞志芳;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6期
4 吴国来;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延伸[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5 李新娥,原彦飞;自我效能感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2期
6 钱迎,李秀芹,韩仁生;论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7 许新赞;班杜拉的自我效能与学生的全面发展[J];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8 吴丹伟;教育领域中的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9 周炎根;自我效能理论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24期
10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毅嘉;;教育领域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2期
2 钟红梅;;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吴国来,王国启;自我效能感与教学效能感综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4 吴萍;论个人教学效能感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吴超荣,甘怡群;核心自我评价:一个验证性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雷刚;;自我效能感在羽毛球比赛中的作用及其培养途径研究[J];才智;2009年13期
7 毛坤;;普通大学生羽毛球学练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J];才智;2009年16期
8 黎良中;;浅谈教师效能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9 李冬燕;;浅析自我效能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10 郑松;唐海霞;;通过培养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J];成才之路;2010年2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丽丽;衣伟婧;王倩倩;杜宇;刘兵;;大学生学习倦怠、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慧超;高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毅;;复杂工作环境系统中员工绩效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牛启超;韩冰;;考研学生焦虑心理的分阶段调查及对策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明文;张振新;;积极自我暗示对高三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飞月;学校变革中的教师效能[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史江涛;员工关系、沟通对其知识共享与知识整合作用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杨新国;中小学教师工作敬业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闫龙;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力娟;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刘裕;高校教育服务公平评价及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李刚;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资产的影响:引入自我效能价值的扩展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启刚;青少年情绪调节:结构、影响因素及对学校适应的意义[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惠青山;中国职工心理资本内容结构及其与态度行为变量关系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溪;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柳中华;大学生就业压力、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的关系[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管永权;高职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4 聂明芳;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学校管理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5 赵倩;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归因风格对大专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玲;石家庄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职业归属感、职业倦怠现状及关系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峰;创业者情绪智力及其对创业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赵姗;高中教师胜任力、教学效能感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齐斯文;不同证型中风偏瘫患者心理行为特征及心理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梦梦;心理委员的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海,李祚山;专科生非智力因素特点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祚山;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俞志芳;自我效能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J];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06期
4 李红,郝春东,张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5 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年10期
6 刘电芝;学习策略的实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赵志红;自我效能理论简述[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向海英;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李浩然,肖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10 吴增芥;朱永新;;学习动机浅述[J];天津教育;198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瑞平;;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15期
2 金振丽;;自我效能理论对采用小组上课形式进行声乐教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07年05期
3 温梅;王颖;;管理学科双语教学中的自我效能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03期
4 费娓宁;李武朝;;自我效能理论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博览;2011年07期
5 游艳;;浅谈自我效能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朱华珍;樊文有;周上玖;方雅静;;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差异与影响因素[J];当代青年研究;2009年02期
7 年大琦;;自我效能在大学生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孙丽媛;;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及其影响自我效能的因素[J];考试周刊;2010年06期
9 李占平;高原;;体育双语教学中自我效能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9期
10 谭蕾;;自我效能理论在女生游泳教学中的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廷忠;;自我效能增强:临床治疗的一种策略[A];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6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焉伟杰;;自我效能理论在烧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高庆利;;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高海明;梁春秀;;浅谈商品货币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扭曲和结果[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高玉祥;高志武;;中学生讲话自我效能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6 杜文雯;;营养教育效果评价的相关理论介绍[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朱伟君;孙秋芳;;产妇自我效能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的影响[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孙拥军;吴秀峰;;身体自我效能、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参与程度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石桂秀;;在相似中升华——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方法之一[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伟;;利用VSAT技术 服务远程教育领域[A];2006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报告文集(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户华为;“照顾录取”不能成为“行业福利”[N];光明日报;2009年
2 ;E-Learning:引发教育领域新革命[N];科技日报;2000年
3 陈壁生;以法制规范教育领域的腐败[N];南方日报;2006年
4 于桂华 黄峥;沪长宁区检察院挖出教育领域“蛀虫”[N];中国商报;2004年
5 首席记者 吴晓松;昆台共谋拓展教育领域合作[N];昆明日报;2010年
6 杨东平;关于高等教育:我想说[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姜堰市沈高中心小学 叶荣根;给名师创设再成长的空间[N];江苏教育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峻岭;IFC探路中国教育投资[N];国际金融报;2005年
9 张晓艳邋邓鑫;努尔·白克力会见澳门客人[N];新疆日报(汉);2007年
10 程东;数字校园:一场教育领域的革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苟人民;高等教育领域的平等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刘优良;凭单制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4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之骐;公共领域中的师生教育话语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振改;教育政策的限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成新;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沈俊强;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合作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荣;面向教育领域的固定短语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余远方;教育多元供给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捷;“自我”现象及其对外语习得影响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李立;教育领域数据存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赵e,
本文编号:871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7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