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境脉”的概念模型
本文关键词:“网络学习境脉”的概念模型
【摘要】:本文从分析"境脉"的概念出发,提出"网络学习境脉"的概念模型,详尽地阐释该模型中的三个构成要素:知识境脉、技术境脉与社会境脉,并且探讨"网络学习境脉"中的网络学习过程与知识目标。同时,本文也将讨论"网络学习境脉"概念模型在网络学习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关键词】: 境脉 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境脉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开放的、共享的、个性化的、多维交互的学习平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广和普及,网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境脉”是一个极具指向性、整合性与动态性的概念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松涛;论网络学习[J];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何克抗;;E-learning与高校教学的深化改革(上)[J];中国电化教育;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静;网络教学中的Agent系统设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梁绍湘;;浅议多媒体语音教学及网络管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3 朱正月;;一种资源开放型E-Learning系统在高职教育创新中的应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徐爽;;多媒体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8期
5 武法提;;网络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吴维忠;;基于信源普在环境下的新闻教育[J];今传媒;2007年10期
7 罗雨滋,付兴宏;关于数学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8 罗雨滋,付兴宏;数学学习中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9 罗孝银;罗宏莉;夏先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方涛;刘叶;易涛;;中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实践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爱国;医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研究与探讨[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2 任光杰;基于网格环境的远程学习管理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超雷;交互式语言学习系统中的发音质量客观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4 孟庆军;网络学习代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竹荣;基于语义的教学网格门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周勇;E-learning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仕品;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的学生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张家华;网络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永志;;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8期
2 王晓妮;;网络环境下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4期
3 张立新;刘圆月;;生态视角下网络课程中的互动失衡及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4 毛挺刚;李银树;;网络学习环境下高职学生的情感教育[J];福建电脑;2011年05期
5 余凤霞;;基于网络环境的自我调节学习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52期
6 程航;;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知识建构特征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7 付春燕;;浅谈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8 赵厚福;刘燕;秦建波;;欧洲的高等教育一体化与学习技术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9 顾斌;杜春涛;;信息网络辅助语言学习——英语教师的观念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房国栋;王聪;李敏;;网络教学资源对网络学习的“隐形管理”——一种新的在线网络学习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平;陈小雷;梁钰;王丛梅;;太行山东麓致洪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玉平;陈小雷;梁钰;王丛梅;;太行山东麓致洪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文飞;;土质滑坡地质概念模型及隐患区的预测[A];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曾小春;文启湘;;陕西城乡经济与军工企业共同发展模式研究[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黎明碧;金翔龙;方银霞;;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评价的概念模型[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郭中伟;李典谟;伍玉明;;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与基本模式[A];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首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7 李亚俊;;时间 空间 宇宙的本质[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吕宪国;王建华;;中国沿海湿地概念生态模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庄晓翠;安冬亮;刘大锋;;阿勒泰地区夏季降水的概念模型及预测模型[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预测研究与预测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周建军;虎维岳;张壮路;;废弃矿井地下水运动规律分析及水流数值模型的建立[A];煤矿安全与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曦 实习生 宣心骋;立足学习者全面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本报评论员;学习者生存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3 马翠莲;我是个学习者[N];上海金融报;2004年
4 记者 王擎;学习者是真正的赢家[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5 ;学习者生存 学习者发展[N];西安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尹红杰;中国由学习者向研发者跨越[N];河南日报;2006年
7 ;跨越新高度 开启新的教育30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佚名;公司设计训练课程应该确实掌握的十四条定律[N];发展导报;2003年
9 宋江鹏;从“学习者”到“文学者”[N];长治日报;2010年
10 郑大奇;自我管理式学习[N];计算机世界;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新宁;面向学习者的化学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吕林海;数学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乙雄;基于有穷自动机的网络学习活动智能导航服务模型与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顾姗姗;负反馈、修正后输出、注意和感知对外语发展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顾伟勤;语言输入、交互和二语学习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陶友兰;试论中国翻译教材建设之理论重构[D];复旦大学;2006年
8 杨滢滢;二语习得中的形式与意义关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宋秀平;突显、输出和注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赵蓉;论二语学习中的教师介入[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翠;韩国汉语学习者畏难情绪对策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健;基于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协同学习任务生成模型[D];燕山大学;2010年
3 杜蓝;中国日语学习者“回问”会话策略的使用情况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颖;试议学习者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5 张慧杰;全球三维地形建模与可视化研究及原型系统实现[D];吉林大学;2004年
6 刘茵;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体系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张海静;网络学习环境下技术接受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龙居洋;关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学习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赛;网络学习环境中社会导航效果的实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旭;汉语学习平台中基于BIRCH聚类的用户个人信息分组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2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7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