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德育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日本德育对我国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德育 内容 途径 启示 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个性教育 组织化 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本德育的内容日益扩大。其重视个性教育,突出群体意识,重视民族传统,强调道德实践和国家利益至上。日本德育的途径多样,通过编订新教材、采取实践化和活动化的德育途径、发挥家庭和社区的德育作用、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等途径加强德育教育。日本德育具有明显的特点:既立足本国传统,又对外吸收借鉴;既重课堂教学,又重家庭和社会配合;既设立全方位的德育课程,又注重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既高度政治化,又高度组织化,尤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研究日本的道德教育,我们可以得出很多有益的启示,对我们今天进行德育工作有很强的借鉴和思考意义。
【作者单位】: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日本德育 内容 途径 启示 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个性教育 组织化 课堂教学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德育的国家。二战后,日本德育经历了逐渐完善、丰富的过程。日本奉行“教育立国”国策,不断进行教育改革,提出21世纪的大学生应当是具有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具有自由、自律与公共精神的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德育不仅是在学校,而且已成为日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元庆;谈谈习题的配备与处理——介绍几本外国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配备[J];数学通报;1980年03期
2 于琛 ,余元庆 ,吕学礼 ,方明一 ,蔡上鹤 ,饶汉昌;新编高中《数学》第四册简介[J];数学通报;1980年05期
3 林晨曦;把实数扩充到复数以后[J];数学通报;1980年06期
4 曹才翰;一点启示——读美国Holmes等编的《代数1》的体会[J];数学通报;1980年10期
5 ;读者·作者·编者[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6 李伟国;《六一诗话》与《杂书》九事[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宋祖良;黑格尔论主词的矛盾[J];社会科学辑刊;1980年05期
8 ;《伊斯兰教史话》再版公开发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9 iJ俊光;《通变娭》释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赵渝;培训好生物教师[J];江苏教育;198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南;;期刊的魅力来源于特色[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2 胡静;;论环境权的要素[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3 张铭芳;;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整合之探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明恩;魏迩;;论职业指导课程模式构建的方法、程序和内容[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陈新刚;陈朝晖;;素材拍摄实践中的体会[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庞声航;;壮医内科学的发掘整理研究项目简介[A];第四届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10周年庆典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曾颂恩;范功胜;;教师心理与良好的教师行为专题学习网站设计[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杨正喜;;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源流与评估[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谢琳;楼兰;王兰波;;短消息监控系统初探[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李玉华;冯强;;南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建立与管理[A];'2005数字江苏论坛——电子政务与地理信息技术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洪强;建筑行业政府管理信息化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赵志军;德育管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红亮;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互动结构[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家华;《湘山野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菁;中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邓满娥;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4 辛辰;网络德育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永强;试论杜威的“泛职业教育观”[D];河南大学;2005年
6 宫黎明;校本课程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万英敏;《桂海虞衡志》的文献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孙英馨;沉默之美[D];吉林大学;2005年
9 严俊;毛滂和他的词[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10 闫洪刚;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权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11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911767.html